笔筒的文化内涵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笔筒与其他藏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的是文化含量。笔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们的喜爱。到了清代,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作为古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从来就不曾被忽略。一个文人,如果没有讲究的、有格调的文房用具,他的修养乃至做人的品质都要遭到质疑。因此,笔筒与其他藏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的是文化含量。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洗、笔舐、砚滴、镇尺、臂搁等,即便是放置毛笔的器具,也有笔床、笔船、笔格、笔挂等。笔床形状大多如雕饰精美的榻床,可以搁置数支毛笔于其上,故而得名。唐代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中有“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的句子。到了明代,圆口直壁、造型新巧、简约实用的笔筒开始出现,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工,材质多样、雕镌精致的笔筒取代了笔床,成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宠,至今盛而不衰并风靡天下。笔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们的喜爱。
笔筒的出现最早也应在毛笔出现之后,汉及汉以后就有了贮笔的器具,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
宋代出现陶瓷笔筒。到了明代,文人对文具爱好之风兴盛,书房的陈设高雅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可用来制作。到了清代,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曾用玉雕镂出各种山水、花鸟图案,并刻上皇帝写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出现用象牙刻成的笔筒,将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等章法再现在笔筒表面,表现出当时文人隐逸的思想情趣。一般文人喜欢用竹木来制作笔筒,木制笔筒尤以用珍贵硬木雕刻成的更受藏家青睐,硬木的品种主要以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木、楠木等为贵。紫檀素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乌木、铁力木价值相当;黄花梨木、红木略逊。木制笔筒讲究以整块木挖雕而成,若是拼接、修补或加底均大大影响其价值。对雕花的笔筒,要讲究纹饰、布局和雕工。也有木镶五彩玉石、螺甸,更显得富贵雅致。
笔筒造型多数为圆筒形,大口大腹易于置笔,也有器口为梅花、葵花、云头、卷书、八方不规则等不同形态的。表面纹装饰一般为文人雅会图或魁星站鳌鱼等,也有山水花鸟等图案。经过文人和艺匠的合作,笔筒更显现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它能给主人的案头及书斋平添一种不可言喻的高雅之气,也一向为鉴赏者所珍爱和收藏。

上一篇:水晶风水之妙用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