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匣是什么?

拜匣这个词现在已经不怎么常见了,他是古代盛放拜帖的一个小匣子,和现今的小型收藏盒有点相似。这种专门用来盛装拜帖的木匣也是众多文房用具中的一种,称之为拜匣,又名拜帖盒。到了清末民初,电话和汽车的出现,使得拜匣的功能性下降,甚至出现了一盒多用的情况。收藏拜匣的一个要点,就是能准确地判定其所属的年代。

拜匣这个词现在已经不怎么常见了,他是古代盛放拜帖的一个小匣子,和现今的小型收藏盒有点相似。

古代的官员士绅、文人商贾往来拜访,有一整套繁琐的仪式。来客须先呈上写有自己名字及功名、官衔的名帖,由主家的仆役呈交通报,主人根据名帖上的信息决定是否接见,然后才由仆役领着客人到前堂就坐,主客寒暄叙谈,敬执宾主之礼。

在这一过程当中,拜帖是很重要的信息载体,为了令拜帖显得庄重而考究,不使出现压叠形成的皱褶叠痕,有身份地位的来客,会用一只专用的小木匣盛装拜帖,一来显示对主人的尊重;二来也通过这种用具间接地告诉主人,自己是什么身份档次,财富地位如何。这种专门用来盛装拜帖的木匣也是众多文房用具中的一种,称之为拜匣,又名拜帖盒。

用于收纳小型器物的箱匣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历史,主要用途是用来贮藏珍贵的物品,如贵重文书、珠宝首饰,专门独列一枝,形成拜客送礼时放置名帖的拜匣,是在工商业繁荣的明代。此时的商人,堆金积玉,生活奢靡,文人士子也不再清高,也主动与缙绅巨商、名工巧匠、知名艺人交游往来,彼此关系密切,名片成为了人们交际应酬的常用之物。每遇节庆,交游广阔又分身乏术的人士,就会差遣仆从拿着自己的名片四处拜贺,称之为“飞帖”或“空帖拜年”。为了不令这种拜贺显得苟且草率,于是就有了外表装饰华丽、专门盛装名帖的木匣,既显得气派,同时也更为庄重。《儒林外史》第42回:“随后一个人,后面带着一个二汉,手里拿着一个拜匣。”就是这种世俗文化趣味的真实反映。

拜匣的材质及精美程度,也是彰显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而所用材料大多为名贵木材,如紫檀、檀香木、黄花梨、金丝楠、乌木,也有玉、珐琅、漆器等材质。其结构通常都很简单,就是一个上下开合的扁形小木箱,为了便于携带,箱的四角常包镶有铜片加固,箱口设有锁扣,在递送重要物件时,可上锁防止丢失。一些拜匣的外盒部分,还常有绘画、雕刻、镶嵌等装饰加以美化,做工精美,纹饰优美动人,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到了清末民初,电话和汽车的出现,使得拜匣的功能性下降,甚至出现了一盒多用的情况。如女性作为首饰盒,用于存放贵重首饰,男性用来盛放文具等等。但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男女双方洽谈亲事,须进行生辰八字比对,抑或递送聘礼礼单,都需要用上拜匣,以示盛大而郑重。乃是秉承传统文化习俗的富贵人家不可缺少的用物。

收藏拜匣的一个要点,就是能准确地判定其所属的年代。这是一个系统的认识过程,需要从用材、式样、纹饰、构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判断。对于藏家的眼力以及对文玩的历史渊源了解,都是一种考验。

下一篇:烟斗的文化起源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