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饰佛珠材质都有哪些?

通常藏传佛教所用的佛珠色泽大多明艳,配件搭配方式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在藏传佛教理论中,有四种重要的关系,与修法息息相关。作为一般目的而言,对于佛珠的材质也不必过分的执着。
藏饰佛珠材质都有哪些?

通常藏传佛教所用的 佛珠色泽大多明艳,配件搭配方式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一串藏饰佛珠既是一件持咒的计数工具,也是一件充满宗教意义的护身符,同时还往往是一件充满私人情感的随身爱物。在民间,藏式佛珠用素珠的相对较少,除了格鲁派的学僧一般选用六道木做素珠,不加任何装饰之外,一般民间使用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上师的指导等选取一些藏传文化中有显著特征的宝物来装饰自己的佛珠。

我们常见的藏式佛珠中经常会搭配珍贵的红珊瑚,蜜蜡,绿松石,南红,琉璃,砗磲,药师等珍贵的珠宝。藏族崇尚艳丽的色彩,他们认为这些颜色分别在自然界具有神奇的代表意义,蓝色象征蓝天,白色象征白云;红色象征火焰;绿色象征绿水;黄色象征黄土或者大地。红黄蓝绿白等这些艳丽的色泽是最多出现在佛珠中的,旧时,佛珠的品质也直接关乎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较好,社会地位较高,或者比较注重这方面的人会选择一些比较珍贵的材质来做隔珠或者做佛珠。如红珊瑚,蜜蜡,绿松石,优质玛瑙,珍贵木材或其他一些珍稀材质等,而相对经济实力较弱或者不追求这些的人呢就可能会选择一些同色泽的替代品,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佛珠上会有一些很完美,很珍贵的配珠,而有的老佛珠却多是那些颜色各异的老塑料和那种价值不高的玛瑙做隔珠。这种现象并不绝对,但是可以代表当时一个大体的社会现象。在此要注明的一点就是,藏民族追求我们所谓高端,珍贵的佛珠并不是为了显富,或者奢侈。对于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宗教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言,我想这是一种表达自己忠于内心信仰的一种很直观的方式;这也是特殊生活环境下一种财富的积累方式。 所以有时候根据东西的品质再结合藏区曾经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大致的推断出部分物品前主人的社会地位与身份。

在藏传佛教理论中,有四种重要的关系,与修法息息相关。通常以四业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息业,增业,怀业,诛业。息业,指的是通过除障和除病对主体进行净化和安抚;增业指的是增富或使人富有和长寿;怀业指的是控制局面的影响或吸引力,控制力,又称之为“敬爱”法;怒相神、毁灭神或暴力行动都意味着灭除混乱和障碍,即诛业。

藏传佛教的四业一般分别以四种颜色代表四业:息为白,增为黄,怀为红,诛为黑。因此,菩提子、白银或水晶、珍珠、白莲籽、砗磲、螺壳或象牙念珠用于息业。黄金, 蜜蜡,金琥珀等一般用于增业。红珊瑚,红玛瑙,红琉璃等都用于怀业:无患子(又名木患子),铁、铅、人骨或兽骨念珠用在诛业上。

念珠的粒数因四业不同而各有不同。一般情况下,息业用108颗弟子珠的念珠;增业用110颗的念珠;怀业用50、112颗的念珠;诛业用60、66、80或者88颗的念珠;某些怒相神,如大黑天神,用小骷髅念珠或刻成骷髅头形状的骨片,骷髅头的具体数字一般没有规定,但通常用12、16和21颗骷髅象征二十一种纯净智慧。传统的念珠一般为108颗,材质可以根据个人的环境,能力等因素而选则。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区分开一般目的和特殊修法。息增怀诛四业有严格的仪轨,需在上师的指导下方可进行。作为一般目的而言,对于佛珠的材质也不必过分的执着。只要可以帮您勤修佛法,常见可以生起欢喜心的材质都可以选取的。
上一篇:鉴别青金石品质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