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的花丝镶嵌工艺

单以工序的繁琐程度而论,花丝镶嵌在各种工艺中是首屈一指。现存的可代表花丝镶嵌最高水平的工艺品,当属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金丝翼善冠,这一金冠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8年发掘定陵时发现。花丝镶嵌工艺可分为两大类,即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由于其工艺繁复,掌握花丝镶嵌技术的人已为数不多。

早在数百年前的东方,中国古代的珠宝匠人就已经创造出了远比镶嵌钻石要繁复的多的珠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其穷尽极致的奢华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燕京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制作工艺繁复,工艺复杂,成品闪耀贵重,是只有少数皇室权贵阶层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从一根根花丝到成为一件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单以工序的繁琐程度而论,花丝镶嵌在各种工艺中是首屈一指。由于其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代只作为皇家御用的绝密工艺,民间难得一见。

现存的可代表花丝镶嵌最高水平的工艺品,当属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金丝翼善冠,这一金冠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8年发掘定陵时发现。它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是中国考古迄今为止唯一发掘的一件古代皇帝的金冠,更因为其令人惊叹的高超技艺。这顶皇冠的帽体是由518根0.2毫米的细金丝编织出“灯笼孔儿”的花纹,薄如蝉翼细若游丝,其上又用极细的金丝编织成两条金龙装饰在冠顶两侧,居中是一颗火焰宝珠,整个帽子重一斤六两,全部由金丝编成,却找不到哪怕一个接头,其工艺的精妙绝伦可见一斑。

花丝镶嵌工艺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由春秋战国的“错金银”发展而成,西晋时已经开始盛行花丝首饰,历经唐、宋、元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全面鼎盛,康熙年间还专设了造办处,专门负责制造皇家御用品。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1个专业,工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花丝镶嵌工艺可分为两大类,即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花丝是将金等贵重金属加工成细丝,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造型,掐制出各种不同的图案。镶嵌则是把珠宝翠钻、精石美玉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镶在金银饰品上。花丝为骨,镶嵌作饰,花丝与镶嵌相得益彰。

由于其工艺繁复,掌握花丝镶嵌技术的人已为数不多。随着传统工艺的魅力逐渐被人们认识和熟知,市场需求也逐渐打开,对于这项传统而高贵的贵族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