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清东红、西红、南红、战国红

南红包括甘肃、云南保山、四川凉山三个产地,各有千秋,目前正在热炒。部分战国红玛瑙多带白色晶体。因为这种玛瑙红色浓烈堪比战国时期传世的红玛瑙,因此当地人首先用“战国红”称谓这种玛瑙,进而流传开来。

东红
最初是日本产的“染色红玛瑙”,色不正的玛瑙,经过高温使颜色变红,因为这个工艺是日本人搞的,故得此名,经过烧红的玛瑙比较脆,硬度下降,颜色变深。东红玛瑙目前在中国受到冷落,它的工艺早在战国刃器巅峰时代就被炉工们发现了,后来基本失传,在民间偶有口头传承,通常是孩子找了玛瑙籽料放炉火中烧烧看个结果就很快失去兴趣了,这种工艺却为日本人所持续传承了,实际上,烧红玛瑙的工艺已经属于国际宝石行业认可的半宝石品种,是市场混乱造成了认识偏颇,有很多热烧优化的玛瑙同样价值不轻。相信最终会正本清源,恢复审美及价值认识常态。

烧色红玛瑙,也就是东红玛瑙,从感官上和南红玛瑙有明显区别。烧色的红总体来说不那么自然。红色偏暗,不亮气,红有浮于表面的感觉。 从质感上,由于烧色红玛瑙是利用一些浅色玛瑙来加工,这类其他产地的玛瑙,没有南红玛瑙的特有胶感,即油脂感,通常通透度较高,玻璃感强,和温润特性的南 红有着本质不同。
主要区别如下:料脆,容易出现类似玻璃的崩口;色闷,俗称死色,缺乏清亮感觉,无法达到真正纯正艳丽的红色;显微镜下有细微的火劫纹,这是由于高温造成。

南红
包括甘肃、云南保山、四川凉山三个产地,各有千秋,目前正在热炒。
由于近年来再度火热的红玛瑙,因其名贵品产地为云南保山地区,所以天然红色玛瑙主被珠友们称为“南”红玛瑙,简称南红,所以现在也约定俗成的有了南红玛瑙这一称谓。

南红玛瑙的矿源现有确切的地点是在云南省老永昌府(今保山市)。这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详尽的描述。云南的矿源据说在清乾隆时期就已经因枯竭而被迫停止开采,但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轻工部所属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正是根据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在专家及相关技术组织的配合下,在云南保山地区又找到了以前的老矿洞,并进行了开采,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停止开采。不过,始终没有多少符合最低标准的矿料出产,这就是真实的国家行为开采结束,相信个人能力是不可及的,所谓出了新滇南红,达到了南红相对最低的标准,但那都是纯粹的传说。

近年,所知已经有人以普通浅色南红玛瑙采取东红工艺的方式二次烧红,检测机构不把这作为指标列出,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红得可人、美妙的南红玛瑙已经基本绝矿,这样的优化玛瑙,藏友们要擦亮眼睛。记住,老南红质感色彩在视觉中,都很自然,这就是首要鉴别的条件。

西红:
天然色红玛瑙的代名词,指未经任何人工增色而自然呈现红色的红玛瑙。其中有暗红色者,也有艳红色者,中国古代出土的玛瑙均属西红玛瑙,这种玛瑙多来自西方,故而得名。

战国红:
“战国红玛瑙”是近年才听说的一个对特定玛瑙的称呼,特指产于辽宁省阜新和朝阳交界的一类带有红黄条纹的玛瑙。“战国红”玛瑙之美在于其色的浓艳纯正,其质的光华内敛,其形的温润娇嫩。颜色有红、黄、白,以红缟多见。好的战国红玛瑙其红色纯正厚重,类似鸡血石;其黄色凝重温润类似田黄;其白色飘逸如带。红缟和黄缟集于一石或全为黄缟者较为珍贵,带白缟的更少见。部分战国红玛瑙多带白色晶体。

“战国红玛瑙”不是玛瑙分类的科学名称,不是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红玛瑙,也不是普通的红玛瑙,它是阜新红缟玛瑙的一个新品种(五年以前民间和任何书籍、文献资料都没有“战国红玛瑙”这种称呼)。因为这种玛瑙红色浓烈堪比战国时期传世的红玛瑙,因此当地人首先用“战国红”称谓这种玛瑙,进而流传开来。据了解“战国红”是最近两年在玛瑙市场价格飙升很快,并且相对稀少的玛瑙品种,产自我国玛瑙之都辽宁省阜新和朝阳交界的地区,主要矿石大都出自北票一座小山。目前产量较低,潜在储量不大,颜色绚丽,因此为玛瑙爱好者所喜爱。这种玛瑙的摩氏硬度大约在6.5左右,较阜新出产的传统品种的红缟玛瑙硬度低一些,不透明,质地较脆,并且石皮较厚,雕刻较困难,出材很低。因此,市场所见多为手串,或较小雕件、半原石作品或原石,极少见到中大型玛瑙作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