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十檀九空”是真的吗?

紫檀“十檀九空”的来源据说,“十檀九空”的说法最早源于清朝晚期。在当代社会,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信息的快捷,“十檀九空”的说法已然被打破。所以,紫檀“十檀九空”的说法未必科学。紫檀“十檀九空”的合理利用其实空心紫檀同样有着细密的组织,很高的硬度和美丽的花纹。
紫檀,因其木材珍贵,历来被世人称为木中之金,有着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并且紫檀出材率极低,号称“十檀九空”,这就更加助推了紫檀的神话。目前市场上所见的新作紫檀家具大多以小料拼接而成,且流行紫檀无大料,似乎更坚定了紫檀“十檀九空”的说法。那么紫檀“十檀九空”的说法是否合理呢?真相到底怎样呢?


紫檀“十檀九空”的来源
据说,“十檀九空”的说法最早源于清朝晚期。在清代的早期,我国边疆地区可用的紫檀已被开采殆尽,制作宫廷家具所用的紫檀材料,只能从海外购买。当时虽有商人向国外购买紫檀材料,也只是抱着谋取利益的目的,选择价格低廉的空心材,所谓十檀九空的说法便是由此缘起。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信息更不畅通,所以走游于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木材商,将中空的、低价的劣质紫檀卖给中国宫廷,没想到却得到中国皇家的追捧。既然中国皇家能用高价买劣质紫檀,就没必要将实心的、高档的紫檀木料给中国人了……
“十檀九空”的说法也就被广而流传,同时也造就了紫檀神话,就是用紫檀制作家具需要耗费很多的原料,费用十分高昂,这使得一般的富商和贵族难以消受,唯有皇家方有能力使用。保存下来的清宫紫檀家具也证实了这一史实,乾隆以前使用的紫檀料还比较齐整,乾隆以后多为散料小材。
紫檀“十檀九空”未必科学
其实紫檀也并非“十檀九空”。据史料记载,在当时清朝时期,印度的紫檀木料产地,存在有大量的实心紫檀,材质极佳。在当代社会,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信息的快捷,“十檀九空”的说法已然被打破。在故宫博物院的桌案,用料厚而长,有的案长在3米以上,这样的红木家具所用的材料不可能是空心的,上海博物馆中陈列的紫檀家具有许多大件也不可能是用空心的材料做出来的,更有意思的是,缅甸有的庙宇内的梁竟然也是紫檀的,在边境有人走私翻建这种庙宇时拆下的紫檀,木材直而不空。所以,紫檀“十檀九空”的说法未必科学。
紫檀“十檀九空”的合理利用
其实空心紫檀同样有着细密的组织,很高的硬度和美丽的花纹。如果合理利用同样非常精致,甚至达到巧夺天工的效果。如平时常见到用这种紫檀做的雕件,较自由的形状就能充分利用这种弯曲颇多的紫檀,用这种紫檀制作笔筒不仅美观,而且工艺更容易,因为笔筒本来就是空心,所以只须稍作加工,就基本成形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