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溯源

香道一瓣清香遍法界拈香供佛,是藉此熏染自性清净,贴近佛菩萨本怀。香,可谓是凡界与圣者间的信使。中国品香文化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连结;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

香道

一瓣清香遍法界

拈香供佛,是藉此熏染自性清净,贴近佛菩萨本怀。在清爽芬芳的氛围中,尘世的纷扰、纠葛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轻逸、持稳;凝神静观袅袅香烟,藉此,人天的距离被拉近了,诸佛菩萨如现眼前,怀慰着众生的疾苦。香,可谓是凡界与圣者间的信使。

像隐身的精灵,你摸不着它、看不到它,可它却能自鼻根直达身心的根底,激活最真实的感受。像徜开的双臂,它能超越语言的隔阂,弭平种族文明的差距,在它之中,所有人都能恣意畅怀,任心灵的悸动自在奔驰。

这就是香,它是人类史里颇富美感的一页,也是文化长流中最粲然耀辉的光影。芬芳的香气,能深入人的意识底层,唤醒过往的生命经验;当阵阵清香幽缓地浮荡在空气之中,它带领着人们一步步迈向属灵之地,一点一滴开发自性里待耘的良田。

各地焚香习俗

香是人类数千年来的良伴,几乎所有古老文明,都曾开发出自成一格的用香文化。根据可考的历史记载,埃及是最早用香的民族,用香的起源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当时埃及人为了稳定香料来源,还曾兴起多场征战,这也难怪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图坦卡门金字塔里,会发现许多存放各式香料的容器,由此可见香对古埃及的重要性。

在上古时期,香还是尊贵地位的象征,所以古波斯的富贵人家,多半会在自家的花园里种植茉莉、紫罗兰、红玫瑰等种种珍贵香花,以衬显其地位。在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从波斯带回各种珍贵香料,自此,用香也逐渐演变成希腊贵族阶级的身份象征。

至于将香的使用提升至信仰层面,则是东西方民族共通的特点。古埃及人从阿拉伯和索马里沿海地区引进芳香类树木,就是为了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巴比伦人为了在祈祷或占卜中引来神明关注,而有焚香的习俗;希腊人是以燃烧木头或树脂的方式,来供奉神明或除恶魔;至于罗马人,则会在公祭和家祭中焚香。

对延续至今的各大宗教来说,香更是一不可或缺之物,如印度教、日本神道教、犹太教等,都有焚香礼拜的习俗。至于基督教,在《圣经》里就有近三十处关于「香料」、「调香」、「香的应用」的记载;其中一则提到,在东方三贤人送给刚降生的耶稣基督的礼物中,就有两样是珍贵的香料;天主教的焚香仪式,则首见于四世纪的圣餐礼上。香对天主教的重要,我们可从圣诞节举行的子夜弥撒,由教宗亲自提拿香钵,于香烟袅袅上升之际,虔诚祝祷的肃穆庄严景象里体会得到。

中国品香文化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连结;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

虽然从考古的发现得知,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可能有用于熏烧的器具出现;但在见诸于文字的史载中,则要到周朝才有正式的焚香纪录。文物学家刘良佑表示,中国的用香文化,始于疆域的开发与对外交通的发展,从而发现并进口了香料;周朝时,由于政治的分合,在国土向南开发的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香料,自此用香逐渐形成周朝贵族的时尚之风。

到了汉朝,香料主要来自西域中亚及南海诸国的献贡;汉末至魏晋六朝,由于佛教的东传与盛行,焚香于是形成供养诸佛的仪轨,升华为凡圣之间沟通的桥梁;隋唐时代,由于文治武功均盛、海路交通便捷、经济繁荣、佛教鼎盛,上自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用香风气相当普遍,沿袭至宋朝,便在文人雅士间形成了以精致清丽见长的品香文化。当时品香风气之盛,从香药收入占市舶司最大宗可以看出,而品香香料,又以自南洋取得的沉水香、多伽罗香最为珍贵。不过,刘良佑提到:「玩味朱火青烟的品香之乐所费不赀,以至在清朝中叶以后,由于战事四起,所以这项须配合着雅致与闲情的风雅之事,便湮没在漫天的精致的品香文化虽然在俗世因缘的流转间逐渐淡没了;但对于渴望离苦得乐的芸芸众生而言,轻缓飘邈的馨香,仍是他们寄托宗教情怀的依藉。因信仰之故,佛教于是能持续地以它强调趣向清净解脱的用香仪轨,深刻影响汉地子民,使香的传承历久方炽。

以心香供佛

谈到佛教的用香,自然是与印度的用香文化有着若合符节之处。在印度,由于天气酷热,为防人体孳生体垢、恶臭,乃将当地盛产的香木制成香料,涂抹于身,称为「涂香」;或焚香料熏室内及衣服,名为「烧香」或「熏香」。《大智度论》卷三十记载,烧香仅能行于寒天时,而涂香在寒、热天均可行之;寒天时杂以沉水香,热天时则杂以旃檀香。

佛教将涂香、烧香作为供养佛及众僧的方法之一,《贤愚经》卷三里提到,为了迎请佛陀,所以要在供养仪礼中烧香;《法华经》卷四亦谓:香、抹香、涂香、烧香等,为十种供养之数种供养。

佛教强调拈香供佛,拈香除了具有形式上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燃香礼佛者能藉此外在行仪熏染自性清净,贴近佛菩萨本怀。拈香一瓣,满室馨香;在清爽芬芳的氛围中,尘世的纷扰、纠葛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轻逸、持稳;凝神静观袅袅香烟,藉此,人天的距离被拉近了,诸佛菩萨如现眼前,怀慰着众生的疾苦。香,可谓是凡界与圣者间的信使。

有具体形貌的香,虽然气韵纯润,但散发清香的时间总无法持久,亦受空间的限制难以远传;此外,对于身处异邦的佛教徒来说,要觅得一瓣好香更是有其困难。目前定居美国,并担任德州大学佛学社课程讲师的傅佩芳表示:「其实燃香供佛最上乘者,并非是一些需花大把银钞购买的珍贵香材,而是人人本具的自性心香。」在恒常的晨昏定课里,她虽不常直接焚燃香品,然虔敬之心并未因此有所减损,因为「我是以最上乘的供养,也就是以『戒定慧香』供养诸佛菩萨的。」以心香供佛,其虔敬之意不但能感通诸佛菩萨,更对自身觉性的开发大有助益,所以在佛典中,就有多处是以香来譬喻德行完满者,如香气远播,且不受顺逆风势的影响。

香在佛教里蕴藉了这么深妙的意涵,无怪乎禅宗会常引香之名,如将坐禅称为「坐香」等,以提醒我们时时刻刻不忘开发自性中的芬芳。

闻香入道

香是人类共通的经验,它能勾动我们种种美好的感受、体验;佛教的用香更是性灵升华的助缘,它能使我们在信仰的感通间荡除凡情,开发自性清净。只是走进今日「香火鼎盛」的台湾庙宇,大把大把熏烧的香烟,往往成了信众们身心的负累,常熏炽得让人不敢领教。这一方面是由于香客们使用的香品质参差不一,其中甚有不少是以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香料制成;再者是台湾的用香习惯仍有待改进,不少人仍以为香烧得愈多,愈能向诸佛菩萨表达虔敬

之意。用香的迷思,实有待正信的佛教徒们以正确的言行加以导正。

香不在多,心诚则灵。一炉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洞察梵烟缥缈。凝神静观缕缕清烟,或笔直冉冉而上,或迂回缭绕而行;时而旺炽澎湃如坠五里雾中;时而形单孤拔如绝壁卓然静逸。潜心摄受入鼻根之香气,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香的千姿百态,如梦似幻,似假还真,一如众生实相,皆是存在与虚无相续间的泡影。透过对香的观照,能感得这层深意,无怪乎香严童子能够闻香入道、孙陀罗难陀能观鼻息出入如烟而证得圆通了

文人对香文化的贡献

中国香文化第一次跃进性的发展出现在西汉时期。其中,以汉武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起了主导作用,王公贵族对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带动了对香的使用。但是,香之所以在后世能发展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则应归功于历代文人。

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助。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大量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朱熹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徐铉、黄庭坚、苏轼、陆游等。苏轼有文记:“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仅文人们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种。

文人们不仅烧香,还要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其四,整个文人阶层都广泛用香,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用香风气。

从魏晋时期流行熏衣开始,文人把用香视为风习,把爱香当作美名,唐宋以后风潮更胜。虽然不免附庸风雅之辈,但文人的这种积极态度确实影响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不仅是民间,官衙府第也处处用香,甚至接传圣旨和科举考试时也要专设香案。同时,随着香料贸易及制香业的发展,香文化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品香之道

早在多年以前,我就c沉香Y下了份,在某地方I了 一傻狞S土沉,但是因椴使用,便把它存放在角落em封多年,直到今年因槟撤NPS,令我重新W沉香的用法,w出沉香的特殊性效果。

「香道」原本出自於中,流鞯饺毡荆日本人⑺保存下恚Kl展成槿毡镜南愕牢幕,反倒是中已失骶靡樱⌒疫的是沉香艘上了我,囊恍慕榻B,逢甲大W教授⒘加 教授研究及Cб 良S老的o坐馀c沉香Y合之,我才又重新JR沉香的功效,它具有安神定魄、w元、如幽m之香庖人入o。

m合用砥废愕某料悖品|要到一定的挡趴梢裕日本人用伽_等名Q去做橄獾姆诸,香道文化即使在日本也是逐u]落,原因在於好的沉香不易取得,除了越南、印尼及柬埔寨等尚有lF外,A盛D公s已禁止沉香的自由Iu,所以碛幸K好的沉香,r值B城,K可以鹘o後代子O。

比沉香更高的涤置奇楠,香飧庥簦KSrg有化,不用c燃就具有沉重的猓世g少有〈一u香老者述:很多奇楠,味道很重的假很多,越南人所淼囊彩且樱一定要有<业蔫a定才I,以免受_〉。

大多等瞬正_的哂贸料悖阉F`天,毫o雅趣,要用品香t(s手掌可握),t确畔慊壹s八分M,一K特u香炭置於灰龋放一陶薄片隔火,把沉香切成屑投入陶薄片上,香浔歉Z入鼻腔入XT。

品香室的大小在三坪左右最能把香饬粼谑龋置一次沉香屑燃香的rgs鬟f4人榍‘,多tsy,c燃香炭要娜莶黄龋整e香灰要_到平整,雅安逸樯稀

三子好香!指的不就是沉香?自己享之N,亦能c人、天分享,要前子e了多少德才遇到!

好的沉香不易取得,榱速I沉香,我四打,ふ页料阗Iu之批l商,先切少S品香,喜g的再向老板商量少量I,老板也衡量你於沉香的了解程度,才Q定uo你的担因槌料愕r格一日底,]有一定的行情,榱速I到奇楠,我也花了不少rgc金X才I到s10g的p尖奇楠,O了,它的味道香庥簦m隔火加叵庖嗄艹志貌幌,M室馨香如m花之幽雅,的_物超所值。

很少人真正懂沉香之用法,就BYu香的老板也不知到有香道的世界,把沉香加料後加以c燃不但沉香螺旋醇的成分p低,也因而|,降低了沉香所能l]的功效,它不但能使精神定,更能以引庋h,馊肽IK,引火w元,我香之後〈|量要颉担v音大,馓流鼻水的r消除,尤其在冷夥恐悬c一t品香更是可以保o夤懿皇芾獾害,舒眠效果比c精油的香飧檠杆儆行В而我烧K用更能相得益彰,用沉香改善呼吸道;用精油改善皮w外表,B入五K六腑,a生j感之效用。

把盏闻香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宋代诗人苏轼的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然而至现代,茶的悠远依稀尚见,那一缕香的温馨却渐行渐远

以往,江先生在结束一个投资项目时往往会选择出门旅游放松,最近,他则迷上了香道。两年前,身为北京某投资公司经理的他在日本考察项目时,在朋友家中第一次接触了香道,之后,随着对香道的了解,他渐渐开始沉醉其中。

“身在投资公司,一个决策动辄牵动百万资金,压力非常大。回到家中,燃一炉香,空气中弥漫着微熏的感觉,这种氛围让人沉醉,身心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憩。”江先生说。

养心的学问

什么是香道?简单地说,就是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中,形成令人愉快、舒适、安详的气氛。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环境的布置、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的一种修行法门,就叫做香道。

说起香道,江先生承认还在初学阶段,“香道是养心的学问,可惜在中国,了解香道的人太少了,想更多的习练香道,还要去日本。”江先生笑着说道,“在北京,很少听到有朋友提香道,即便是注重生活品位的上海,玩香道的人也寥寥。”

香道与花道、茶道并称日本的“雅道”。现在提起香道,大多数人以为是源自日本,其实,香道的渊源来自于中国。“但是在中国已经找不到香道的一点痕迹。”现在,香道在日本颇为盛行,据福建莆田市美诚达李氏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凤强介绍,在日本,在世界500强名录中的企业老总们80%都是香道成员,香道已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和学问。但现在,中国精于此道的人却极少。

中国的香文化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自春秋时就有香的痕迹,盛唐发展至一定高度,在宋朝更是形成了规模。在文人墨客的聚会中,闻香、斗香等活动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名人雅士欣赏沉香耐人寻味的韵味,享受优雅丰盛的生活内涵与情趣。中国人对香的痴迷直到清朝末年,随着国势动荡,士大夫精神渐渐陨落,对香的迷恋也日渐式微。香之艺术开始在一水之隔的日本渐渐盛行。

香是自盛唐僧人鉴真东渡时传入日本的,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多次提到的熏香盛会,就是描述贵族们学习“唐人”的样子,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 “赛香”的熏香鉴赏会。这也是唐朝的熏香又经“和风”熏陶而形成的一种风习。6世纪,京都进入了东山文化时代,在精通技艺的足利义政将军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体上奠定了今日日本香道的基础。

事实上,类似日本“香道”这种香文化除了中国、日本以外,其他文明古国也曾出现过。古代雅典的香料商店实际上成为各阶层人士的集会场所,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以及社交界的知名人物频繁出入,成为热闹的社交活动中心。香的知识成为每个到此场所的人所必备, “香气鉴赏会”逐渐深化成各种各样的“香道”。古罗马也有相似的情形,只是都没有像中国和日本那样流传下来。

今天,在日本,香道不但是企业老总们休闲放松的绝佳选择,也成为日本女性提升自己修为与涵养的一种方式。

香具艺术

“玩香道必须要静心。”江先生说,“因为想要把玩香道的工具记清楚就要很长的时间。”

香道工具繁复,有大有小,种类繁多。一般来说,装香道工具的箱子称乱箱。装点火工具的容器称香筋建,点火工具包括银叶挟、香夕、香筷、茑(一种别针,包香包用)、羽帚、火筷、灰押,统称7种工具。装香木和银叶的银器称重香盒。银叶实际上是一种镶有金边的薄云母片,点香时将银叶放在火上。试香、组香时使用的盘子称试香盘。本香盘亦称银叶盘。装香牌的简称牌筒。纸制四角形容器称折居,装对答用香牌。包裹试香包和本香的包称总包。香包没有统一规格,只是香包使用的纸要比总包薄一些。

割香工具共五种,包括锯、小刀、厚刃刀、槌、凿子。割香时使用的台子称割香台。大小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多为10公分左右。闻香炉高6至8公分,直径 6至7公分左右。闻香炉一般要求成双成对。“这些还只是香道工具中的主要部分。”

焚香一直与美好、高雅、神秘、珍贵等联系在一起,因而关于沉香、香炉、香器等香文化有关的制作产物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工艺水准,并由于渗透了文化成分,因此香道工具作工十分讲究,许多工具上都镶有豪华的刻画,样子十分精美。单看香具,都是艺术享受。

江先生建议,初入门者可以先备基本的焚香工具,先练习闻香。而这些器具的准备,可以随着对香的研究慢慢深入时再慢慢置备不晚。繁复精巧玩香道

香道是以“乐香”为基本的艺道,把玩者可以从香烟缭绕升腾而消失于无形中,感悟世事的无常,通过闻香创造各自心中的景象,以求得精神的安宁。香道除了静心品香之外,还有斗香之说,那就是高手之间的比拼了。至于想要在一缕清香中求得安宁的人,独处一室慢慢品味香燃烧时产生的不同味道,让心绪平和安静就足够了。

香的火候很重要,香味会随着香炉的温度发生微妙的变化。而闻香者身体状况以及情绪等的不同,对香味的感觉也会随之变化,这也是香道的魅力之一。

“香道中的高手,需要经年的经验,一个高段香客需要几十年的修为。”已经有数年修为的江先生说,习练香道需要经年积累,最初一年专门闻香,第二年练香灰造型,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经过4年才给“初传”证书,进级到师范“皆传”级需要15年,升到“奥传”一级则需要25至30年。

现在,日本有一些学校专门教授香道的联系,不过若要以养心修性为目的的话,自己慢慢琢磨更有味道。玩者可以通过品香、侍弄香的过程,感受香氲带来的清雅与闲寂,在休憩的同时提升修为与智慧。

在日本,香道的演习也成为一道丰盛的大餐。“在日本,第一次看到香道表演,就觉得这真是美的享受。”江先生回忆说,“演示者手持香具列队缓步而行,香具端至胸前,神情庄重。装香灰的器具很精巧,青色的瓷香炉与镇灰用具都很讲究,精美的香灰造型带来艺术享受。对和服薰香也有一定程式。当薰香点燃之后,先将可开合的支架置于炉上,然后由数名演习者将和服托起,再由主持人将和服覆盖其上,让香气移于和服之上。如何在一定程式下把和服充分伸展,给人以美感,也需要多次演练。”

“闻香也有规矩,先是右手取香炉置放在左手,然后反时针旋转,右手盖于香炉之上闻。闻后还要在狭长的香笺上写下感受,能写好香笺的才算是高段‘香客’。”

文化馨香忆香道

香道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享受香道那种悠然的氛围需要时间,购买香道所需的材料需要钱,也因此,香道成为许多财富人士才能玩得起的一种游戏。

“有人说玩香道等同于烧钱,这种说法单以花费来说并不为过。”江先生感慨,更多的情况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合适的材料。

香道用香多为沉香,乍看以为是烂木头的沉香,却有可能价值连城。其中奇楠更是沉香中的魁首。奇楠具有蜡质感,较为柔软,且有黏韧性,削下的碎片甚至可以捻成团。常温时比其他沉香更加芬芳,燃烧时有明显的甜味。头韵、中韵与尾韵区别明显。奇楠产量绝少,使得其尤为珍贵。在宋代,占城(今越南境内)奇楠就已经是“一片万金”了。直到现在,最好的奇楠仍然产自越南。一般人很难遇到它。

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一带是沉香的产地之一,但现在已经很少了。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是世界香料的主要集散地,但市场上能看到的货都一般,如有熟人介绍,取得香铺老板的信任,才能一窥顶上、甲级等上等货色。至于极品、特级等最高级别的香,一般是深藏闺中人未识,能亲眼一睹是极大的幸运。

据了解香道的业内人士介绍,上等香的采购过程也很独特,先由客人闻香,然后取一纸报价。如果你的报价高得离谱,会被业内人士看不起,报得过低,也有辱主人,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敢下单子的。此段香料上市的7天内,不断有专家来闻香,下单子,7天后买家聚集一堂,当场开标,胜出者接受大家的祝贺。

沉香收藏者之一张乐说,在上海,拥有沉香的人大约不会超过百人。在国际市场上,优质沉香每克的价格近万美元,极品则达到每克数万美元。

香道所需的“奢侈”表明香文化的发展特别需要一个安定繁荣的盛世环境。香道在日本的盛行,除了因为日本对文化的真爱之外,还在于他们对“礼”的遵循。而这种郑重的仪式在无意识当中抵挡了西方文化的侵蚀,并且在一定时机下回过头来重新显示了东方文化传统的神圣与庄严。

而在中国,香道的传播更多的依赖于文人墨客的雅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以及士大夫精神的陨落,也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怡情的闲情逸致。当人文士大夫精神被世事横流冲淡之后,香道这种高雅的生活也被束之高阁。

在现代经济高速运转,步履匆匆的时代,将香道重提,不只是让人在享受香之韵味的同时得到洗涤与休憩,更希望能将在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线索拣拾起来。

“刘良佑先生在世时常常呼吁我们中国要保护香道这道精美的文化遗产,”江先生对台湾香道大师刘良佑尊重有加,同时对香道在中国的发展若有所思:“但是中国懂得香道的人太少了,也因此让刘先生的呼吁显得应者寥寥。或许,让香道这种悠然、高雅的生活方式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香道带来的平和安宁,体味到香道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我想,香道才会在中国慢慢发展繁盛起来,惟有如此,才能将保护香道这个文化遗产提到日程。”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