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设:惠民保到底是“惠民”还是“惠保”?

“2022全国惠民保评选”活动的有序推进,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各方纷纷反馈积极意见建议。鉴于此,新浪财经特发起“2022惠民保大讨论”,与业内专家及从业者一起共通探讨惠民保未来的发展之路。一是关于“惠民保”的特点和亮点问题。三是目前对“惠民保”赔付率存在的一些疑虑。
“2022全国惠民保评选”活动的有序推进,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各方纷纷反馈积极意见建议。鉴于此,新浪财经特发起“2022惠民保大讨论”,与业内专家及从业者一起共通探讨惠民保未来的发展之路。

从2015年深圳试点到2019年广州、海南多地推广,惠民保推进过程中参与主体与受益对象一直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如何规范界定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定位,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二者如何更好地结合,把惠民保的事情办得更好,需要各方统一思想建设。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吕建设较为完整深入地梳理了各主体的交叉点所在,条理化地剖析阐述惠民保的基本规范与发展逻辑。



一是关于“惠民保”的特点和亮点问题。“惠民保”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结合的最紧密的一个产品,从惠民保的设计来看,其直接对接基本医疗保险,直接在前端,从参保人员全覆盖、保费报销范围就和基本医疗险相结合,而相比之下其它的商业保险从没有这么直接的对接。这既是中国特色,也是惠民保的一个最大亮点。其无门槛、低保费、高赔付,吸引了众多国人的眼球,惠民保之所以能如火如荼地发展,确实是有其存在、发展的空间和理由。

二是关于“惠民保”的名称问题。各地方都叫“惠民保”,最初是商保公司在一开始推广的时候觉得“惠民保”三个字比较能够吸引眼球,能够吸引老百姓(42.500,-1.05,-2.41%),就叫“惠民保”,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而仅仅是民间俗称,且“惠民保”这一名称确实有关机构是进行过研究的,也有过一些整顿。从银保监会发的文件来看,官方的说法是“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发的文件上没有叫“惠民保”,其它的政府部门也都没提到过。但各省不一样,有的省发文件就叫“惠民保”,有的省叫“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叫法多种多样。这种现象反映出来,政府、社会、商保、老百姓各个方面对“惠民保”的认识不同、看法不同、定位不同,每个机构、每个人员或者每个城市的人群对“惠民保”都有自己的定位,可以肯定的是,其完全可以很好地结合,但结合好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完美的产品,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甚至存在很多问题。

三是目前对“惠民保”赔付率存在的一些疑虑。面对如火如荼的“惠民保”发展,已经出现一些质疑声,比如担心上海“惠民保”的支付穿底问题,但其实在实践中能够享受到赔付的人数会很少,目前有很多城市经过一个周期的实践,基本上支付没有问题,也就是没有穿底。担心风险也是情理之中,老百姓猛一听,觉得就交几十块钱保一百万,保险公司一定赔了,便开始担心能否得到保障。其实商保公司搞精算是他们的专长,应该还比较准确,“惠民保”穿底的现象目前还没有出现,即便是真支付不起穿底了,商保公司也是有机制的,对人寿险这一块,穿底了也得赔。因此,惠民保应该没有更大的风险,而且它是一年制的短期保险产品,可以允许第二年根据上一年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整。

四是关于“惠民保”惠民问题。“惠民保”怎么惠民、如何惠民,是真正的惠民还是噱头的惠民,可能业内外人士都会关心这个问题,大部分人担心它赔穿,而实际上更多值得关注的是其赔付率太低,从前期已经开展的一些城市来看,绝大部分赔付率都偏低,而实践上已经证明了这个担忧。 “惠民保”是惠民还是惠保险公司?如果参保人知道交了钱,虽然交的不多,但是大头让保险公司拿走了,会继续参保吗?

五是各地政府对"惠民保"的态度和支持问题。各地方政府、医保部门对“惠民保”的态度可以说是两极分化,有坚决支持,政府主导,全力参与,也有观望甚至可以说是不支持,甚至担心政府站台、商保赚钱,一旦发生问题,政府、医保部门担责。所以这些正是现在、今后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这都是行进中的必然,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不是完美的,需要它不断地去发展和完善,对这些问题,有些地方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创新的实践。比如有些地方的政府参与度比较高的,他们就给商保公司规定了赔付率目标,规定了利润目标,就是商保公司的成本、经办费用多少,你的利润多少,不要超过多少,如果赔付率达不到,有结余的话是提高待遇或是转为下一年降低保费,这个就比较好地解决了商业保险公司在其中赚钱的空间,阻碍了他们赚钱的冲动。在南方某个市参保率全国第一,达到80%以上,这是政府强力参与的结果,没有政府强力参与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比例的。同时政府也对商保公司进行了一些规定和限制,参与的商保都举双手赞成。按说“惠民保”是一种商业保险公司的行为,政府是不应该主导的,但这个产品是一种创新,各地都在进行探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商保公司倒乐于被政府干预,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商保公司还是非常愿意和政府合作的,哪怕赚的钱不多。

所以,这也是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问题,有可能带来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有的地方政府希冀惠民保在保障民生、推进共同富裕、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解决看病贵、支持新药研发等有所突破和创新,有的商保公司站位也比较高,很多商业保险公司并不是为了赚取“惠民保”这块利润,因为大家普遍保费比较低,商业保险公司更多的是看重这个产品,看重的是将来更深入地参与到政府医保部门服务、健康保险以及更好为参保人服务当中去,他们愿意通过这项业务,得到政府支持,把真正惠民的事情做好,同时对商保公司的形象、信誉、业务范围也能得到适当的推广。这也是很多商保公司深层次的想法和思路。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可能达成很好的共识的。

六是"惠民保"的定位和发展问题。目前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保、商保相关联、相结合的产品,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它将来到底归位在什么层次上、定位上,它到底是属于政府主导、监督的,还是属于纯商业化的,还是二者相结合的、如何结合,确实是值得再做更深入探讨。任何一项新事物都是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的。中国有个特点,任何事情都是先搞试点。虽然惠民保从2015年开始到去年大发展,并且"惠民保"从产品形态、保障对象、范围也不断完善、迭代,已经有了一些数据来支撑,但还是需要更多数据、案例,需要再观察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它在社会各方面的反映,才能来把这个好事做好,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这种新的产品做好,惠民保还是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