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与分型的9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最近这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降,尤其是身体肥胖和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人等。一旦查出患有糖尿病需积极治疗,以免诱发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而影响生活质量。不过前提是要诊断好糖尿病且做好分型,避免走进其误区。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是血糖,不能仅仅靠尿糖或血糖仪来诊断糖尿病。

最近这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降,尤其是身体肥胖和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人等。一旦查出患有糖尿病需积极治疗,以免诱发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而影响生活质量。不过前提是要诊断好糖尿病且做好分型,避免走进其误区。

关于糖尿病临床诊断和分型的误区有哪些?

1、依据三多一少症状诊断

小地方的医生会通过三多一少的症状诊断糖尿病,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然而这是片面的。确实大部分糖尿病早期患者有以上症状,然而老年人根本没有自觉症状,一般做体检时才偶然被发现。通常血糖每升超过10毫摩尔时才有三多一少症状。还有三多一少症状,并不是糖尿病的专利,也有可能是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尿崩症。一般空腹血糖每升在7.0~10毫摩尔。才被判定是轻症糖尿病。

2、依据尿糖来诊断

部分人认为通过检测尿糖能诊断,只要尿糖出现阳性就是糖尿病,这是错误的。血糖水平正常的前提下,血液进入肾小球时被滤出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重吸收,所以尿糖检测时呈现阴性。当血糖升高时也会增加经过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含量;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滤过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吸收,剩余的一部分可跟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糖检测呈现阳性。只要肾功能正常,血糖和尿糖成正比,也就是说血糖越高,尿糖就会越高。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能出现尿糖的最低血糖值是肾糖阈。健康成年人此值每升在10毫摩尔,老年人此值更高;糖尿病病人血糖达到10毫摩尔以上,做尿糖检查时才显示阳性。另外多种肾脏疾病也会引起尿糖呈现阳性,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肾小管疾病等。由此可见,尿糖阳性根本不能3、诊断糖尿病。

3、依据血糖仪检测来诊断

部分家庭中会备有血糖仪,血糖仪用来检测末梢毛细血管的全血血糖,然而诊断糖尿病的是静脉血浆血糖的测定结果,这样会使得轻度升高的早期糖尿病病人被漏诊。所以血糖仪只是能作为居家血糖监测,检测的结果根本不能诊断糖尿病。

4、没有排除应激状况而直接诊断

多种因素会导致血糖升高,如感染、处于发热期间、脑梗和脑卒中,还有受到外伤以及手术等都会刺激升血糖激素分泌,导致暂时性血糖升高,只要及时去除以上因素,就能让血糖恢复正常。还有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甲状腺激素等药物也会引起暂时性血糖升高。所以诊断糖尿病时还需去除以上因素。

5、化验血糖只是查空腹而忽略餐后

部分人去医院做空腹血糖时,检查结果血糖并不高,认为就不是糖尿病。然而就拿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虽然胰岛细胞受到损害,不过还保留一部分胰岛功能,所以早期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会有所升高。所以为能防止漏诊,还需重视餐后血糖检测。

6、所有的儿童糖尿病都是一型糖尿病

确实1型糖尿病易发生在儿童身上,但这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儿童糖尿病都是1型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提高,再加上营养过剩以及儿童身体肥胖,导致部分儿童出现2型糖尿病。因此除了根据年龄外,还需根据患儿的临床特点、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结果,还有胰岛素功能来综合判断。

7、所有的成年糖尿病都是2型的

并不是所有的成年人糖尿病都是2型的,或是1型和2型兼备,这跟自身免疫有关。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继发于皮脂醇增多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诱发的糖尿病。

8、抗体检测阴性就能排除一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分为自身免疫型1型和特发型1型,前者跟自身免疫力有关,做检查时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还有胰岛素自身抗体呈现阳性。后者跟自身免疫力没有任何关系,病人做自身抗体检查时呈现阴性,此类发病急,胰岛细胞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易出现酮症酸中毒。所以不能通过抗体检测阴性来排除一型糖尿病。

9、糖尿病除了1型就是2型

除了1型和2型糖尿病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但往往被误诊或漏诊。这是由某种疾病或药物所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如基因缺陷、患有胰腺炎以及内分泌性疾病等。

温馨提示

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是血糖,不能仅仅靠尿糖或血糖仪来诊断糖尿病。另外糖尿病分型也比较复杂,还需进一步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