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腹痛后便血?警惕缺血性肠炎作祟!

67岁的黄姨,当天下午及晚上突然出现全腹剧痛,随后解暗红色血便3次,由家人送至医院就诊。次日上午,黄姨做了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乙状结肠充血、水肿、淤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诊断为缺血性肠炎。“我平时身体一直都很好,为什么会得缺血性肠炎呢?”下面就跟大家聊聊缺血性肠炎的那点事儿。

67岁的黄姨,当天下午及晚上突然出现全腹剧痛,随后解暗红色血便3次,由家人送至医院就诊。次日上午,黄姨做了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乙状结肠充血、水肿、淤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诊断为缺血性肠炎。

“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肠梗死,就必须立即手术治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康宜兵主任中医师介绍。幸运的是,在他的指导下,经过禁食、抗炎、改善循环、修复肠粘膜、中药等治疗,黄姨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我平时身体一直都很好,为什么会得缺血性肠炎呢?”黄姨很困惑。下面就跟大家聊聊缺血性肠炎的那点事儿。


缺血性结肠炎:肠子也会有缺血

缺血性结肠炎是结肠缺血引起的一种疾病,即由于某些原因引起某一段结肠组织供血不足,导致该段肠壁损伤或坏死。多见于左腹部结肠,尤其是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为主,大约占80%。我国90%的缺血性肠炎患者为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常常伴发一些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为了明确病因,进一步的检查发现陈姨的血脂偏高,颈部动脉彩超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并软斑块形成。

剧烈腹痛又便血 当心是疾病作祟

缺血性肠炎主要为突发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典型症状为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突发性绞痛,进食后会加重。腹痛时多伴有便意;部分患者可在24小时内排出与粪便相混合的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其他症状有胃口差、恶心、呕吐、低热等。结肠镜检查有确诊意义,特别是在便血期的急诊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可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阶段,同时可以取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与其他炎性肠病、结肠癌的鉴别诊断。肠镜下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淤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病变部与正常肠段之间界限清晰。


出血不用止血药 改善循环为主要

其他疾病引起的便血,一般需要立即止血治疗。但缺血性肠炎的治疗则相反,主要的治疗措施为改善循环,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其他的治疗还包括禁食、静脉营养、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治疗心血管系统原发病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腹部触痛加重,出现肌紧张、反跳痛、体温升高及肠麻痹,表明有肠梗死,需立即行手术治疗。

日常防护是基础 适度运动不可少

病程早期,由于肠黏膜损伤程度较重,常须禁食3-5天。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患者可进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脂的低盐、流质、半流、软食等饮食,进食速度宜慢,温度适宜,不吃生冷、过硬、辛辣食物。

平常注意规律的生活起居,避免烟酒,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尽量避免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品。此外,还应适度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室内外运动。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