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如何决定买入一家公司?

当遇到一家公司,任何指标都无法完美解释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决策?临时起意,用相对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买入时机。作为原因的变量通常称作自变量,受其作用发生改变的量称作因变量。这里的自变量有很多个可能,比如一个产品研发成功,或者谈成第一笔订单等类似使得基本面发生质变的因素,而因变量是指估值。
当遇到一家公司,任何指标都无法完美解释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决策?

关于公司基本面分析的文章已经写了一些,不少非科班人士对投资这件事依然迷茫。临时起意,用相对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买入时机。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不同阶段对应的赔率是不同的,即弹性不同。

弹性怎么理解呢?

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在所有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作为原因的变量通常称作自变量,受其作用发生改变的量称作因变量。这里的自变量有很多个可能,比如一个产品研发成功,或者谈成第一笔订单等类似使得基本面发生质变的因素,而因变量是指估值。

初创期:弹性最大,不确定性最大,赔率最高,赌赢的概率最小

成长期:弹性较大,对宏观经济政策极度敏感,比如美国一加息,贴现因子变小,估值下降,全球成长股都跟着暴跌。

成熟期:弹性小,主要为高息价值股,预期经济政策面比较紧的时候,适合买入。

衰退期:衰退期的企业也没必要买了,但在衰退行业的头部公司还是可以看看的。

具体到操作方面,是最大的瓶颈,因为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不仅体现在现实世界,还体现于未来跟现在的信息不对称,过去是无法线性外推未来的。

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不确定性,投资人就需要为不确定性买单。

比如有人说商汤的财报这么难看,为什么上市后大涨?

是否阴谋论,归根结底是有人比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愿意去承受信息不对称的不确定性,而风险承受能力则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意愿和资金实力。

我们所做的一切基本面分析和财务分析大都是后见之明。不是为了靠这些指标去筛选公司,而是去时刻提醒我们,当遇到一家公司,任何指标都无法完美解释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决策。

而市场长期是有效的,均值回归。只不过是需要提高到相应的认知,市场会教我们做人。没有不努力的侥幸。

也因此,没兑现的时候才有价值(alpha)。

具体表现是市场操作,即资产的配置或仓位的管理,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偏好。行为偏好又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理性程度,后者直接影响风险承受意愿。

决策任由偏好来定,而资金永远有效。

周期自此而来。

正如有人说,“在股市真正赚到大钱的,绝大部分还是把冷门捂热的风格,玩热门股最后还能全身而退的,几乎也都死在下一次追热门上。”

所以,你为什么做不好投资?

一方面,大多数人都是既要还要又要。就像北京的房子,地段、自住品质和升值不可兼得;一家公司,质量好、便宜又买入后瞬间爆发不可兼得。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坚信,年轻的时候不要遇到太惊艳的人,否则这一生,都不会再将就了。那么,一个人投资生涯的早期阶段不要遇到太惊艳的股票,否则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把那一次当作自己的能力。

做投资从来不是一件百分百确定性的事情,只有分散投资使得风险相对可控。

但分散投资的最大障碍是资金体量。

同样用弹性来解释,有钱人往往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即操作弹性更大。操作弹性更大,分散投资的可能性也越高,分散的程度也会做的更大,投资的确定性会更大。良性循环,慢慢变富,越来越富。

资金体量小的投资人,没有太多选择,有的孤注一掷,有的分散化极大,两者都不太容易赚到大钱,还往往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心理负担。

另外,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富人,信息对称程度远远大于穷人。这个理由也成为公募基金推销的最大谎言。殊不知,推销本身就是一种收割。

那么,到底如何决定买入一家公司?

我们想,这只能取决于你如何说服自己看待投资这件事。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