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以上有超6成骨质疏松患者 患有骨质疏松症应该如何治疗?

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50岁以上有近一半人群属于低骨量,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确诊骨质疏松症应该怎么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门诊副主任医师蔡冬梅表示,得了骨质疏松关键要及早治疗,坚持服药。由此可见,在65岁人群中,有超过6成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男女比例差距大,尤其高龄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

腰酸背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表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50岁以上有近一半人群属于低骨量,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确诊骨质疏松症应该怎么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门诊副主任医师蔡冬梅表示,得了骨质疏松关键要及早治疗,坚持服药。

据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女性患病率为32.1%,男性为6.0%;65岁以上人群,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由此可见,在65岁人群中,有超过6成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男女比例差距大,尤其高龄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

“骨质疏松危害大,一般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该尽早开始治疗,坚持用药,定期检测。”蔡冬梅副教授指出,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骨量丢失,最关键的是预防骨折和再发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蔡冬梅副教授介绍,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和维生素D,患者可以多进食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鱼、黄豆及其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必要时可以通过口服钙片或维生素D补充剂来获取营养素。平时也可以多运动、多晒太阳来促进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

另一方面,患者还要配合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根据不同的治疗作用,主要分为三类:1)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2)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3)多重作用的药物,如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锶盐、中药等。

蔡冬梅副教授提醒,骨质疏松不能满足于一年的治疗,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在良好耐受的情况下,患者初次治疗的时间应该在3-5年。

有些人在确诊为骨质疏松后,整日忧心忡忡,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引起骨折,甚至有些患者出现骨折时,认为只能躺在床上静养,不能下床也不敢运动,其实这种担忧没有必要。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可以改善骨量情况,降低骨折的风险。另外,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康复。

老资料网(www.laoziliao.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