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怎么治?分型对症施治更有效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处的一种疾病。虽然并不常见,但是对人们的健康伤害很大,可能是由于人体发育、不良习惯等导致的,多发于幼年期、老年期、久病体弱和身体瘦高者,一般来说女性高于男性,应及时进行治疗。那么直肠脱垂常见的分类有哪些?

直肠脱垂是一种由肛门脱垂向外翻的一种疾病,但是由于直肠脱垂在刚刚犯病的时候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也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直肠脱垂的出现并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到了后期,病情的发展,直肠脱垂的病情加重会导致排便异常甚至细菌感染的发生,所以这时候就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治疗。那么直肠脱垂怎么治疗好呢?分型对症治疗最好,那么直肠脱垂常见的分类有哪些?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处的一种疾病。虽然并不常见,但是对人们的健康伤害很大,可能是由于人体发育、不良习惯等导致的,多发于幼年期、老年期、久病体弱和身体瘦高者,一般来说女性高于男性,应及时进行治疗。

那么直肠脱垂常见的分类有哪些?

直肠脱垂的分类:

直肠脱垂可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

部分脱垂(不完全脱垂):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

完全脱垂: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4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临床医学上,直肠脱垂分类有多种方法,我国的标准直肠粘膜脱垂分类具体可分三度。

Ⅰ度:粘膜脱垂型,是不完全脱垂,成年人常伴有内痔或外痔。排便时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还纳,脱出长度3~6cm。

Ⅱ度:完全性直肠脱垂,不合并肛管脱垂。排便时,长期反复脱出,使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因而常有血液及粘液分泌物流出肛门外,此期直肠全层脱垂,需要用手还纳,脱出长度8cm左右。

Ⅲ度:在Ⅱ型的基础上并有肛管及乙状结肠脱出。不仅在排便时直肠脱出,而且在咳嗽、打喷嚏、排气、行走、久站、久坐时直肠都脱出肛门外,此期直肠全层或肛管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自己根本不能还纳,脱出长度12cm以上。

得了直肠脱垂怎么治疗?常见的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直肠脱垂手术方式选择

注射治疗:

适用于Ⅰ度直肠脱垂,对儿童与老人疗效尚好;优点:患者基本无痛苦, 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 医疗费用低, 可重复使用等;缺点:成年人容易复发。

经会阴部手术

⑴适用于Ⅰ度、Ⅱ度早期直肠脱垂和年老体弱不能耐受经腹手术患者,其术式有:①经会阴直肠黏膜切除;②肠壁肌层折叠缝合术;③肛管环缩术等等;

⑵适用于脱垂直肠不能返纳或已有坏死患者,其术式有: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优点:手术操作安全,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和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住院费用少;缺点:经会阴部手术只能解决直肠脱出肛门外的症状,并不能解决脱垂的原因,复发率是经腹手术的4倍。

经腹部手术:

适用于Ⅱ度、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其术式很多,在这里经我科200多例手术经验,推荐《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盆底重建术》作为首选术式;优点:疗效肯定,复发率低,手术过程不复杂;缺点:可引起骶前静脉出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便秘;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