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

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挫折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力图完全避免挫折是不现实的,中年人应该用理智的方法,正确对待挫折。对于挫折,比如对待来自他人的诽谤和攻击,一定要宽容大度。李开复如何面对挫折对于想成就自我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你在面对挫折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文章目录

  • 一、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

  • 二、李开复如何面对挫折

  • 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

    挫折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当今剧烈变动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总是会发生的。另外由于中年人正处在“多事之秋”,无论是从担负的工作担子来看,还是从担负的家务来看都是很沉重的。因此,力图完全避免挫折是不现实的,中年人应该用理智的方法,正确对待挫折。

    (1)增强生活勇气。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七十二难,方取得真经。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被老师辱骂为“枯木不可雕也”,这反而激起他努力进取的信心,发奋攻读,数十年不停写作,终于成为古今众口赞誉的“诗仙”。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干一番事业,必须要有较强的挫折容忍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如果碰到困难、挫折就裹足不前,那么就什么事业也干不成。只有那些不畏在艰险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转化目标。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受到挫折时,通过认真反思发现原来的目标确实难以达到,那么就不要固执,实事求是地权衡主客观条件,适当降低要求,转变目标。当然,这种转化不是建立在狂热或毫无根据的基础上,而是在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客观条件允许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目标转化的。因为只有这样,转化目标才有可能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情景。奥地利着名化学家弗里茨·普瑞格自幼便立志当一名体育明星,并刻苦地进行了训练。青年时期,他先后两次参加奥地利全国运动会,但是连连败北,榜上无名。他没有灰心丧气,分析了各种利弊条件,认为自己搞体育不行,但自己思维敏捷,逻辑能力很强,于是他决定专攻化学。从此他发奋不止,终于有所发明创造,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有的中年人认为,半路出家,前功尽弃,难以成才。这种思想实际上是片面的。中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做什么工作都是有用的,这正是中年人的优势所在。如果一个人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完全能取得新的成就的。

    (3)宽容大度。一个人应该有博大的胸怀,不要一遇到挫折,便愁绪满腹,怨天怨地。对于挫折,比如对待来自他人的诽谤和攻击,一定要宽容大度。有涵养有度量的人对来自别人的攻击采取容忍态度,并不表明他的软弱,而是说明他有比反击更好的办法来应付攻击。所以在挫折面前,根本用不着费尽心机去应付,只需采取宽容和忍耐的方法就会收到奇妙的作用。

    总之,战胜挫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总的原则是:面对现实,正视挫折,科学分析,因势利导,总结教训,以利再战。如此遇到挫折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成了好事。

    李开复如何面对挫折

    对于想成就自我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你在面对挫折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只有那些能够笑对挫折,面对困难的时候有乐观精神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并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不是空谈,而是很多人用自己的经历总结出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的财富。有了这财富,成功也就不远了。

    李开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苹果、微软、Google公司都工作过。

    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别人没有得到过的重视。要问几家公司对他重视到什么程度,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2005年7月,李开复向微软上交了辞呈,半个月后,就到Google公司上任了,中间的时间相当短。李开复刚上任没几天,微软公司就将Google告上了法庭,说他们非法挖走微软的高级人才李开复。微软的这一行为引发了大最的关注。虽然此后出来说话的是李开复的原东家和新东家,并没有直接牵扯到李开复本人,但给他带来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李开复陷入了困境。

    当时,很多媒体因为被误导,以为事件的起因是李开复的离职违背合约,就发表了一些不合事实的言论。这些言论越传越广,后来甚至产生了许多子虚鸟有的控诉和恶意杜撰的故事。面对这些污蔑,李开复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他的律师朋友提醒他: “对于媒体的报道。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有所回应,容易越描越黑,而且可能给对方提供更多材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打一场漂亮的官司,用法官的决定来堵住这些人的嘴。让公众了解真相。”

    那段时间,李开复很郁闷。可是他并没有消沉,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李开复采取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待在家里,不再订阅报纸,不再上新闻网站,不再被流言蜚语所惑。然而,他也没有闲着,那段时间李开复几乎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苦读法律,在对方提出的近30万份文件中用最新的搜索工具寻找材料,和律师一同起草答辩状。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庭排练。

    9月,正式开庭,李开复一方获得了最终胜利,法官允许他在Google工作。

    得到这个消息后,李开复和Google方面非常兴奋,举行了庆功宴会。在庆功宴上,一位律师在向李开复敬酒时说,整个过程李开复表现得丝毫不像个被告,而是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律师。甚至他的价值相当于两个律师。

    后来,有律师问李开复为何可以做到如此镇定地每天埋头看文件,而对外面的各种传言毫不在乎。李开复回答说:“不是我不在乎,而是我不想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那些我无能为力的事情上。”律师们对李开复这种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非常佩服,他们都认为,李开复是一个有魅力的人,更是一个头脑清醒的聪明人。

    李开复确实是一个头脑清醒的聪明人,他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知道该怎么去做。正是因为他能够分得清这些,所以,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他总是能够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因为他明白,如果不这样做,事情将会更糟。

    如果在上面的故事中,李开复公开跟媒体叫板,当然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快感,但肯定于事无补。因为只有法官的判定才是能够跟这些言论相抵抗的。李开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静下心来在家中寻找材料,帮助律师起草方案。这尢疑是当时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而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跟他乐观面对挫折的态度是直接相关的。

    李开复是很多年轻人心中的导师,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的对象,但我们要学习的不是他的具体做法。因为一模一样的事不大可能发生在两个人身上,所以学习做法是没有太大用处的。我们要学习的是李开复的思维方式,只要掌握了他的思维方式。就能够在遇到困难的H寸1英和他一样,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才是关键。而这种面对挫折时的乐观精神,正是思维方法的一种,是我们应该牢记并好好学习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