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心理衰老的4种方法

伯克利大学心理学家阿瑟·简逊认为,一个人50岁时的词汇量是他大学毕业时的3倍,60岁的大脑所拥有的信息量是他21岁时的4倍。所以中年人要正确认识人的生命曲线,正确认识中年人的优势,心理上切不要产生盲目的无所作为的衰老感。心理上的衰老是由于神经系统控制能力的降低所致,另外还与文化、职业、身体素质密切相关。

文章目录

  • 一、防止心理衰老的4种方法

  • 二、什么是心理老化

  • 防止心理衰老的4种方法

    1.要科学地认知中年期

    中年人,尤其是50岁以前,年富力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有着比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智力并没有退化。最新研究表明,中年时期各种能力较为稳定,智力不但没有退化,而且还在不断上升,一般在60岁以后才开始退化,80岁以后才有显着衰退。例如语言能力,20岁始升高,30~40岁达到顶峰,60岁后才略有下降,到了80岁时才与20岁的人有明显差异。伯克利大学心理学家阿瑟·简逊认为,一个人50岁时的词汇量是他大学毕业时的3倍,60岁的大脑所拥有的信息量是他21岁时的4倍。心理学家莱曼经过调查研究发现40岁左右是各个领域,特别是发明、经济、建筑、天文、文学创作等领域创造力的高峰期。这就告诉我们,科学发明和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是在中年。有统计表明,301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有75%是处在30~50岁。所以中年人要正确认识人的生命曲线,正确认识中年人的优势,心理上切不要产生盲目的无所作为的衰老感。

    2.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既然中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那么就一定要珍惜这一时期,并努力在这个黄金时期内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了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可以经常回顾青年时那种血气方刚和近乎发狂的进取精神,让过去那些得意的事情在头脑里重现,强化青年时期那些留在头脑中的信号记忆;其次要面对现实,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要谨慎地选择目标,中年期最好要少走弯路,因为就时间而言中年人相对于青年人来说已失去优势。同时目标选择正确与否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所以一旦选准了目标,就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这对于驱逐暮气,保持活力有着巨大作用。

    3.要保持健康的体魄

    人的心理和生理有着密切联系,身体不好,往往也会影响到心理。中年人担负着家庭和工作两副担子的压力,精神负担已很重,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也很容易出毛病。中年人的心理紧张,特别容易引起身体的疲劳。如果不注意调节,就会导致内脏功能的失调,并且易患失眠、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糖尿病、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疾病。所以中年期一定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但不要疲劳过度;另一方面饮食要讲科学,不要暴饮暴食,或者饥一顿、饱一顿。生病后,不要满不在乎,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防止小病酿成大病。另外人到中年,还要多学一点养生回春之道,学会自己调理身体。人要延缓衰老,就要有健壮的体魄。

    4.要努力减缓大脑退化

    人的衰老与大脑的衰老密切相关。人的大脑衰老,不仅表现在大脑细胞数量的减少上,而且其生理结构和功能也在衰退,导致大脑对机体活动的调节能力下降,各种功能减弱,并且容易导致心理老化。因此,中年人一定要科学地用脑,学会减缓大脑的退化。日本医学博士朝长正德通过研究,向人们提供了减缓大脑退化的10条建议,值得我们借鉴,其内容如下:

    (1)年轻时就注意编排脑活动的程序。如在20岁时掌握并贮存大量知识,学会考虑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经常活动手足,使各种动作灵活协调,勤学好动,这个时期接受的知识越多,以后脑子的作用越大。

    (2)大量的阅读。中年以后要坚持读书,而且要培养各种兴趣,这样才能保持脑子的灵活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沉溺于电视的人,脑子往往是一片空白。

    (3)防治动脉硬化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有加速脑退化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进行积极治疗。最好从三四十岁开始注意饮食,防止这两种疾病的发生。

    (4)经常由同一个医生作定期检查。50岁以后,人体某些器官容易发生故障,有时也会突然生病。因此最好有一位熟悉病人各方面情况的医生,定期做各种检查,并提出各种建议。

    (5)防止抑郁症。这种病也称为职业管理病,常发生于晋升到一定领导地位的人。为防止此病发生,必须保持心境愉快,常和大家言谈欢笑。

    (6)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大脑是否退化的晴雨表,当脑的血液循环出现异常,或者有病理性退化时,睡眠规律就会被破坏。抑郁症也往往从失眠症开始。

    (7)善于把自己的情绪转入最佳状态。在连续较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后,常引起脑疲劳,如果能及时转到另一项性质不同的工作上,就会使脑松弛。或者通过听音乐、散步、郊游等活动转化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最佳状态。

    (8)经常活动手指。手指的精细动作可以刺激大脑,防止脑退化。如弹奏乐器、打扑克牌、绣花、转动核桃等。转动核桃还常用来恢复脑溢血后上肢的功能。双手交替运动是刺激大脑两半球的好方法。

    (9)保持好奇心。选择一些专业外的、有兴趣的项目,如语言学、旅行、烹调等,进行量力而行的活动,可以保持自己的智力。

    (10)结交一些比自己年龄小的朋友。在家里同自己的晚辈相处,还可以交一些年轻的朋友,让自己受到青春活力的感染,内心更为充实。

    以上介绍了一些中年人各种防止心理老化的措施,当然还远不止这些。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总之,保持心理青春是中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防止和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

    什么是心理老化

    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老化属于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属于自我刺激过程。这种暗示来自于内心,个人不管现实情况如何,通过主观想象某些特殊的事、物、人的存在,据此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同时引起心理——生理上相应的变化。它可以是有意的或无意的,但结果都可能产生身心效应。自我暗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自我暗示,或者叫做肯定式的自我暗示;一种是消极的自我暗示,或者叫做否定式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增强个人的信心,促进人的身体健康。运动员在比赛前,他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各种条件都处在良好状态,因此坚信在比赛中自己必胜无疑,在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下,他有可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高水平。所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一个人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从而保持生理机能的旺盛,在生活的大洋中,拔荆斩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消极的自我暗示恰恰相反,它会给人一个不好的心理状态,使人丧失生活信心,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生理机能。

    中年人的消极心理暗示会使人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心理老化的中年人,刚刚过“不惑”之年,便行动迟缓,老态臃肿;身体稍有不适,便感到大病要降临,寝食不安。美国有一位患癌症的病人,痛苦万分,每天要靠吸氧生存。后来请一位叫菲利普的医生为其治病。这位医生让其服一种被某些人认为是治癌特效药物“克尔比奥桑”。病人服药后,感到癌瘤“像阳光下的雪,缓缓地融化”,奇迹般地得到康复,精神也为之振奋,甚至重新驾驶飞机飞上天。但是后来这位病人从书上看到“克尔比奥桑”对治疗癌症根本无效时,其病症迅速加重,再次住院治疗。医生得知,便告诉他,让其服最新型的“克尔比奥桑”的特效药。服后,病情又随即好转,恢复了健康,而且维持了较长时间。后来美国官方正式宣布“克尔比奥桑”没有抗癌效果,病人听后,病情加重,数日后死去。这个事例进一步告诉我们,消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加速人的病情,加速人的衰老。

    衰老是人类机体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是衰老不仅指生理衰老,而且还包括心理衰老。大量研究表明,心理衰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加速生理衰老。心理上的衰老是由于神经系统控制能力的降低所致,另外还与文化、职业、身体素质密切相关。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