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太早下地走路并不好?掌握康复治疗的3个关键点!

众所周知,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俨然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死因素的首位。脑卒中仅仅有几个小时的黄金救治期,即使及时抢救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和劳动丧失。因此脑卒中后应合理康复训练,尽最大程度提高自理能力。很多患者和家属急迫愿望其快速恢复步行能力,但太早下地走路反而不好。

众所周知,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俨然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死因素的首位。脑卒中仅仅有几个小时的黄金救治期,即使及时抢救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和劳动丧失。因此脑卒中后应合理康复训练,尽最大程度提高自理能力。很多患者和家属急迫愿望其快速恢复步行能力,但太早下地走路反而不好。

为什么脑卒中患者太早下地走路不好?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有些家属早早的拖着患者下地走路,这样易造成异常步态,损害髋关节和膝关节,一旦出现异常再纠正却非常困难。因此脑卒中患者运动机能康复训练应采取循序渐进原则,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平衡能力、负重能力、下肢分离动作还没有恢复时,不能太早进入步行训练。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应注意什么?

1、及早康复治疗

之所以脑卒中患者需做康复治疗,其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功能。药物搭配早期康复治疗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让语言和运动功能慢慢恢复正常。

2、主动做康复训练

因为有些脑卒中患者偏瘫较严重,不能活动偏瘫的肢体,起初用健侧肢体协助患侧活动,能减轻肌肉、骨骼以及皮肤萎缩。不过也要主动运动才行,主动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性,使得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活跃,又能预防并发症,改善健康状况。一般主动训练程度越高,运动功能恢复的就越快。

3、家属关爱有度

护理人员不能包办一切,如给患者喂饭、不允许患者拿任何东西或严格卧床休息等,久而久之可造成骨质疏松,肌肉废用性萎缩和体能下降,错过功能康复的好时机,根本不能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因此家属对患者关爱要有度,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患者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做康复治疗。

温馨提示

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脑卒中患者也要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嗜好,保持饮食清淡,拒绝吸烟喝酒,稳定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以及腰围等各种危险因素;正确面对疾病,不能过度焦躁和抑郁。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患者不能因为迫切想恢复步行能力而忽略其他功能,恢复包括吞咽功能、认知和语言功能等,不然会影响回归社会进度。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