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能运动吗?有哪些好处?能降血压吗?

因为高血压会带来头痛、头晕等问题,所以很多老年人都认为高血压不可以运动。事实上,高血压患者是可以运动的,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压,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每次运动后,人体的血压水平会下降一些,并且在22小时后可以维持下降的血压不变。不过,当高血压患者持续运动三个月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都会明显下降。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老年人出现高血压。因为高血压会带来头痛、头晕等问题,所以很多老年人都认为高血压不可以运动。

那么高血压患者可不可以运动,运动有什么好处?

事实上,高血压患者是可以运动的,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压,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每次运动后,人体的血压水平会下降一些,并且在22小时后可以维持下降的血压不变。不过锻炼的强度和时间与血压的大小没有特别的关系,也就是说,运动越强烈,时间越长不代表血压就会下降越多。不过,当高血压患者持续运动三个月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都会明显下降。

为什么运动可以降血压?

1、利于调节神经和血管功能

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提高人体的愉悦感,减少大脑皮层的兴奋,有利于神经和血管功能的调节,进一步发挥降血压作用。

2、血管扩张

在高血压早期,患者的神经调节能力会失去平衡,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快,导致血压异常升高。但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会松弛,从而降低外周血管的张力,血管就会因此扩张,血压会逐渐下降。

高血压患者运动要注意什么?

1、合理运动

高血压患者只有保持正确的运动,才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比如高血压患者应确保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运动约至少40分钟以上。在夏末秋初,早晚相对凉爽的时候更适合运动。如果在气温比较高的时候运动,由于表面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会大量流向体表位置,这会导致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所以高血压患者可以在晚上或早上进行运动,有利于控制血压。在运动结束后,高血压患者应避免直接饮用冷水或直接吹风空调,因为受冷刺激后血管会迅速收缩,导致血压短期升高,所以应该多加注意。

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如果老年人有膝盖疼痛的情况,可以优先选择行走、游泳、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如果处于雾霾严重的地区那么不建议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在室内行走、慢跑、游泳等。对于高血压患者,运动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对减肥和改善胰岛素也有一定帮助。但是运动固然好,如果没有做好热身运动或者运动强度太大,也会导致肌肉损失和关节磨损。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首先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升高,并且通过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进行调理,多吃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的食物,这些食物比较适合高血压患者进食。如果高血压患者想通过运动的方式降低血压,那么对于已经上了年纪的高血压患者,运动量小、舒缓类型的锻炼更为合适,比如散步、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血压恢复。但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以免受伤。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