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什么?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主要是指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够将静脉的回心血流量充分排出心脏,使静脉系统内血液淤积,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的疾病。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和水肿,那么除了临床症状之外心力衰竭还有哪些诊断依据呢?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气促以及水肿。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主要是指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够将静脉的回心血流量充分排出心脏,使静脉系统内血液淤积,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的疾病。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和水肿,那么除了临床症状之外心力衰竭还有哪些诊断依据呢?接下来就请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郑如义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一下临床上如何诊断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如下:1、患者是否有基础心血管病史。2、患者休息或运动时是否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的情况。3、患者是否出现心音异常、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VMP水平升高、心脏结构或者是功能异常、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等症状。医生可根据上述症状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什么?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气促以及水肿。患者如左心功能衰竭,则可能表现为气促,与患者体位和活动有关;患者肺水肿则为左心衰,而外周水肿、下肢水肿或下垂部位水肿则为右心衰;患者若同时有气促及水肿表现,可能为全心衰。

心力衰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该采取什么体位?

心力衰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时应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的体位。因为患者急性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半卧位或者是端坐卧位可以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因此心力衰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时,应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的体位。

当心力衰竭的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除了采取正确体位,还要进行及时的治疗,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给予患者吸氧,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呼吸困难严重的患者,还可以使用无创呼吸机持续加压通气,静脉注射3~5毫克吗啡来减少躁动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还可以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扩张外周血管。

本文指导医生:

郑如义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常见病的诊治及抢救,熟练掌握了冠状动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等高精尖技术。[详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