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怎样预防心力衰竭?日常应做好这6件事!

造成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取决于潜在原因和相关疾病的存在,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在一定阶段的常见结果。虽然积极治疗可以暂时缓解病情,可让心脏功能得到相对稳定,但心脏的病理损害仍然存在,如果遇到一些诱因,老年人可能仍然不可避免地会致残或死于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的治疗是有必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积极地预防心力衰竭。

造成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取决于潜在原因和相关疾病的存在,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在一定阶段的常见结果。虽然积极治疗可以暂时缓解病情,可让心脏功能得到相对稳定,但心脏的病理损害仍然存在,如果遇到一些诱因,老年人可能仍然不可避免地会致残或死于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的治疗是有必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积极地预防心力衰竭。

那么,中老年人怎样预防心力衰竭?

第一、要按医嘱按时坚持服药

一些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按医嘱按时、定期、并坚持长时间服药,熟悉常用药物的使用及常见毒副作用,如洋地黄和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但是,也不要自行停药,以免在停药后使症状加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来调整用药的情况。

第二、要学会调理好自己的心态

患者必须要保持好自己的情绪,并控制好自己的心情,不要有过度兴奋和愤怒,当心理压力大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以减轻心理和精神负担,保持愉悦的心情更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三、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在生活上要有规律,应保证良好的睡眠,每天保持6-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如果失眠,可在睡前酌情服用安眠药。坚持每天适当的活动或散步,但不要过度疲劳,增加身体抵抗力,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适当的饮食搭配

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基础上,给予低盐、低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控制食物量,少吃多餐,控制盐和水的摄入量,以适当防止超重,养成及时排便的习惯,以避免便秘、腹胀,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

第五、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特别是尿量减少、水肿在短时间内加重,夜间突然出现喘息或不能躺下的情况,显示有加重或加重心力衰竭症状的趋势,应尽快就医,以免导致不良后果。

第六、积极预防感冒

要积极地预防感冒,当气温发生变化时,要注意不要让自己有感冒,特别是冬季更应注意保暖,预防肺炎,诱发加重心力衰竭。

总之,中老年人群中发生心力衰竭的机率很大,当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需要、或是肾脏疾病、血液稀释、缺铁、营养不良等贫血问题,都可加重中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情。所以,中老年人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进行锻炼,关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可提高身体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