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福音”:不用开胸,微创换瓣来帮忙

主动脉瓣狭窄是最严重的心脏病之一,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时间仅为3年左右,在老年人中进展更快。传统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只能接受创伤大、恢复慢的开胸外科手术来有效治疗。不过,现在已经有了通过微创换瓣的新手段——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早在11年前,当时63岁的郭先生即被发现患有“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最严重的心脏病之一,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时间仅为3年左右,在老年人中进展更快。传统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只能接受创伤大、恢复慢的开胸外科手术来有效治疗。不过,现在已经有了通过微创换瓣的新手段——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主窄”老翁十载愁,“TAVR”助功一朝解

早在11年前,当时63岁的郭先生即被发现患有“主动脉瓣狭窄”。这些年来,郭先生无数次就医,经过多种药物治疗,但病情仍在进展。曾有医生建议郭先生接受开胸手术换瓣膜,但出于对开胸手术的创伤和术后恢复的顾虑,郭先生和家属一直没有接受。近两年来,因为主动脉瓣狭窄导致供血减少和低血压,郭先生出现多次晕倒,日常生活中轻微活动即导致严重呼吸困难,这时开胸的风险更大、恢复更慢了。2017年9月,郭先生的儿子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到了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

王景峰教授诊治病人后便召集了心脏外科、影像科、心脏超声科、麻醉科等学科专家进行多学科讨论。根据郭先生目前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王景峰教授、聂如琼教授和陈样新副教授等认为目前郭先生心脏功能差,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甚至可能留下后遗症。这种情况下,非常适合使用微创的方法置入人工主动脉瓣,同样达到从根本上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目的。

经过完善的准备,2017年11月24日,由北京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我院王景峰教授和聂如琼教授、林永青主治医师和张海峰主治医师组成手术团队,共同为郭先生实施这种微创换瓣术。手术过程无需“血淋淋”地切开胸骨,而仅在股动脉处作一小切口,历时约1小时即完成。术后第二天,郭先生已经可以下地活动。经过几天观察,郭先生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自己感觉“活过来了”,一周后顺利出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换瓣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介绍,微创换瓣是一种先进的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新技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率先开展这类手术的单位。同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持的多学科讨论,联合了心脏外科、影像科、心脏超声科及麻醉科等专家,可为接受微创换瓣的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微创换瓣不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即可以实现人工瓣膜置入,从而替代原有瓣膜的功能;无需在重症监护室长时间恢复,约1周即可出院。这种术式成功率大于95%,可使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免去开胸手术的痛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理想方式。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王景峰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聂如琼教授


老资料网(www.laoziliao.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近40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疑难危重症心血管病,有非常丰...[详细]

聂如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未知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冠心病:开展复杂冠脉病变PCI,包括慢性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等。 主动脉疾病:华南地区率先...[详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