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也会增加中风几率? 夏季如何防中风

我国研究者研究发现,极端气温较多可能是我国居民中风死亡率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与正常气温相比,热浪或寒潮可使居民中风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4%和45%。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中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

我国研究者研究发现,极端气温(热浪或寒潮)较多可能是我国居民中风死亡率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与正常气温相比,热浪或寒潮可使居民中风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4%和45%。

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中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而寒潮可以促使脑动脉血管痉挛,管腔收缩,从而减少阻断大脑供血,引发中风。预防中风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

夏季老人如何预防中风?

中风多发于两个季节,冬季气温低于0℃时和夏季气温高于32℃时。气温一旦在32℃以上时,人体排汗加剧,虽然出汗对防暑有益,但大量快速的出汗易导致脱水;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越大。

1、莫把中风当中暑

夏季人们容易把中风与中暑相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中暑多在湿热环境下发生,患者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面红耳赤,这种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且伴有头晕现象。而中风患者除了有头晕症状外,还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如半侧身体无力等,无中暑面红耳赤的症状,常是突发不适。

2、及时补充水分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严重脱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发生脑血管闭塞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这样能稀释血液,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避免发生血管栓塞。

3、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

如果房间空调温度过低,与外界温差过大,出入房间时,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容易发生脑血管的过度收缩和扩张,中风的概率更高。注意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中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降温防暑,在空调下不易久待;中风患者夏天最好不要使用空调,即使使用,温度也应在28℃以上。

4、戒烟限酒

在夏天熬夜、休息过少、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人体处在疲劳状态下,体内激素释放水平改变,增加发生中风的危险。

5、饮食要清淡

饮食尽量清淡,少吃高脂肪的食品,多吃含钾较多的食物,如水果、黄豆、海带、蘑菇、蔬菜等;多吃含维生素C、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摄入量,增加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食物。

6、保持好心情

日常还需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正确面对现实,避免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

7、适当的运动

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可多做一些中、轻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这些运动可在早晨、黄昏时进行。需要提醒的是,当白天气温较高时,老年人不要置身于烈日之下。中午12时至下午2时最好不要外出,如果非外出不可,也应有遮阳用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