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糖也有时间要求 注意这些血糖测量误区

糖尿病是一个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的疾病,所以自测就成了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情况的必需手段。有的糖尿病患者以为自测血糖将血糖控制的很好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除外这些,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到医院门诊定期随访,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也是临床决定是否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

糖尿病是一个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的疾病,所以自测就成了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情况的必需手段。但是,由于多数患者或家属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无法与检验人员相比,家里也不可能像医院检验科一样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所以在自测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问题,使结果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会步入误区,出力不讨好还是小事,耽误了自己的病情就追悔莫及了!

血糖测量误区一:在错误的时间测血糖

比如早晨测空腹血糖时空腹时间太短(如零点之后仍进餐)或空腹时间太久(从前天下午就没有进餐)测量血糖;或在饭后不久立即测血糖当作餐后血糖;或不是从进食第一口算时间,而是从用餐结束开始算,2个小时后测血糖当作餐后血糖。这都会使得血糖测量结果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的血糖水平。

血糖测量误区二:测血糖之前没有清洗双手

如果你手上残留了吃过的食物或用过的东西上的糖,这就会影响到血糖读数。同时,也要避免用酒精或抗菌洗手液来清洗双手。你只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在用血糖仪测量血糖之前彻底把手擦干或晾干。

血糖测量误区三:自我监测随心所欲

有些患者自我监测没有规律,想起来就查一查,更有患者长期只查空腹或者只查餐后血糖。实际上,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医生要求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有两个目的:一是要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以利治疗药物的调整;二是要了解影响因素对患者血糖的作用,从而指导患者纠正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般地讲,患者应监测全天(三餐前后及睡前,共七次)的血糖,以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以半个月到一个月监测一次全天血糖。血糖波动较大或正在调整药物的患者,应连续几天监测全天血糖。患者在增加新的食物时,也可以检测一下进食此食物前后的血糖水平。

血糖测量误区四:检查前停用降糖药

有些患者认为停药后的血糖才是真实情况。实际上,检查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如果停药后再测血糖,这样得出的检测结果既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及加重病情。

另外,有的患者为了得到理想结果而在检查前一天过分节食,此时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可信,能反映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在检查前一天用药和进餐应和平常一样,并保证夜间睡眠良好。

血糖测量误区五:采血时挤压手指获得血样

自测血糖时应严格控制采血方法,采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步骤为可用肥皂和温水将手(尤其是采血部位如指腹侧面)洗干净,并用干净的餐巾纸或棉球擦干;切勿靠挤压手指获得血样,否则组织间液进入会稀释血样,而干扰血糖测试结果。

血糖测量误区六:长时间不去医院检查

有的糖尿病患者以为自测血糖将血糖控制的很好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除外这些,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到医院门诊定期随访,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也是临床决定是否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