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有4个阶段 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

下肢动脉硬化症在3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2.1%至6%,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16.4%,糖尿病人群为19.4%,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长。该病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分为四期。隐性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是经常感到腿部发凉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研究表明,现今从事体力劳动者,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静坐职业者。

下肢动脉硬化症在3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2.1%至6%,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16.4%,糖尿病人群为19.4%,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长。该病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分为四期。隐性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是经常感到腿部发凉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

下肢动脉硬化按病程可分为4个临床时期

1、轻微症状期

发病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患肢发凉、怕冷,行走易疲劳等。

2、间歇性跛行期

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特征性表现。随着病变的发展,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及阻塞的范围不断增大,病变动脉只能满足下肢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的供血。当下肢行走运动时,病变动脉无法满足肌肉组织更多的血液灌注要求,肌肉的酸性代谢产物使小腿产生酸痛的感觉,患者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继续行走。病变的发展使间跛距离越来越短,休息时间则越来越长。疼痛位置可以小腿,也可以是大腿部分。

3、静息痛期

当病变动脉不能满足下肢静息状态下血供时,患者即产生静息痛。疼痛部位一般在患肢前半足或趾端,夜间及平卧时容易发生。患者喜曲膝,常整夜抱膝而坐,部分患者因长期曲膝,导致膝关节僵硬,无法伸直关节。静息痛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应尽快治疗。

4、溃疡和坏死期

当患肢皮肤血液灌注连最基本的新陈代谢都无法满足时,轻微的损伤组织无法修复,坏死的区域不断增大,最终导致肢体坏疽、坏死。

合理运动预防下肢动脉硬化

研究表明,现今从事体力劳动者,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静坐职业者。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具有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并能促进机体代谢。对下肢血管病患者来说,应根据病情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病情的运动项目,主要有散步、跑步或活动平板锻炼及勃氏运动。

勃氏运动是让患者平卧,血管堵塞的患肢抬高45度,维持1-2分钟,然后双足下垂于床边4-5分钟,同时双足和足趾向上、下、内、外各个方向运动10次,再将患肢平放休息2分钟,如此反复,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此运动,每日至少3-4次,每次重复3-6遍,可改善下肢循环及肌肉强度。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血管疾病患者都适合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适用于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的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也可以用于慢性肢体缺血。对于肢体发热或创面有感染、血栓性静脉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瘤的患者,为防止感染扩散、血栓脱落和大出血,禁止体育锻炼。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