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长此以往,导致体内营养供应不足,产生低血压的症状。适当运动可预防低血压长期血压偏低,会有困倦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起立、下蹲时经常头晕等症状。

低血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体位低血压:在体位发生变化,如蹲起站立、长时间站立时由于头部供血不足会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的症状。此类型多见于血管硬化的老年人,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多数老年人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身体血压调控能力下降;二是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因服用降压药不当而造成的。

2、体质低血压:低血压在体质衰弱者及女性较多见,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可能出现长期眩晕、乏力、气短、精神不振、易疲劳等症状。不少白领由于工作过于繁忙,极少进行体育运动,时间一长血管的活动随之减少,血管的反应性也逐渐变差,突然进行诸如下蹲动作时,血压不能轻易回升,会产生晕眩感。此外,还有些女孩为了瘦身,过度节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极少摄入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长此以往,导致体内营养供应不足,产生低血压的症状。

3、一过性低血压:在天气炎热的夏天较为常见,因出汗过多、血管扩张而导致血液供应量减少,会出现暂时性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

长期低血压患者要及时就医

1、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对于有低血压的人们,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每天都应坚持体育锻炼,如果难以耐受剧烈的活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比如散步、跑步等;

2、要合理饮食、加强营养。低血压患者在生活中要合理搭配膳食,不偏食、不节食,以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夏季是低血压的高发季节,建议晨起喝杯淡盐水(低血压与高血压相反有纳钠性),补充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

3、要重视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老年人要特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平时要注意变更体位时的速度,比如起床或蹲下时不要过急过快。

4、症状得不到缓解者要及早就医。如果有人低血压的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就要及时去医院诊断低血压的类型,并按照专业医生的诊断,进行处方治疗,也可选用中药“生脉散”进行调理。 适当运动可预防低血压 长期血压偏低,会有困倦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起立、下蹲时经常头晕等症状。其实,因体质较弱而引起的低血压,往往通过活当的运动,多做增肌运动,提高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就可以缓解了。 身体直立。将双臂向前伸直,用力拍手3次。然后,用左手的掌侧敲打右臂,从手指部开始,直到肩部为止。换侧再做; 取坐姿,低头弯腰,双手握拳,用靠近小指一侧的拳部,敲打足三里穴,约30次左右; 仰卧,双臂放于体侧,吸气,双膝弯曲,然后并拢上举,尽量触及胸部,恢复时呼气,重复5-6次; 两腿伸直坐在床上,上体前倾,双臂向前平伸,尽量用双手去够双脚,重复5次,动作不能太快,缓慢进行即可。

下一篇:低血压的原因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