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变胖或是心衰信号 心力衰竭是怎么发生的?

急性心功能不全又叫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所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其中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肌衰竭。

急性心功能不全又叫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所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肌衰竭。

专家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通常会有一些预警信号,有前兆表现,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下异常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突然变胖(体重迅速增加,如3天加重4斤);恶心、食欲不振;疲乏;头晕加重;咳嗽加剧;腹部肿胀或疼痛持续加重;腿部或脚踝的肿胀增加。

以上这些都可能是心衰的前兆,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加剧、活动耐受程度降低;因呼吸困难惊醒;需要垫高枕头才能舒适入睡;心率加快或心悸恶化等情况,则要尽快去医院。

那么,心衰是怎么发生的呢?常见诱因有哪些?

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既是心力衰竭的原因,也是心力衰竭的诱因。尤其以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为多见。

2、感染: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感染可通过多种途经增加心脏负担和/或妨碍心肌的舒缩功能。

3、妊娠与分娩:妊娠期血容量增多,至临产期可比妊娠前增加 20% 以上,特别是血浆容量增加比红细胞增加更多,可出现稀释性贫血,加上心率增快和心搏出量增大,使机体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心脏负荷加重。分娩时由于精神紧张和疼痛的刺激,使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一方面回心血量增多,增加了心脏的前负荷;另一方面外周小血管收缩,射血阻抗增大,使心脏后负荷加重,加上心率加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不足,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4、临床治疗不当:临床治疗不当也是心衰的诱因。例如,洋地黄用药安全窗很小,易发生中毒,在心肌缺血、缺氧情况下则中毒剂量更小,过多、过快输液也会诱发心力衰竭的产生。

5、其他诱因:劳累、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大、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等也可诱发心力衰竭。

严守四个习惯 降低心衰风险

新研究中,新研究负责人,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博士及其同事比较了38075名芬兰男女参试者的心衰危险。经过大约1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638名男性和445名女性罹患心衰。研究人员将高血液、糖尿病、心脏病史等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之后,分析发现,4种健康生活习惯大大降低心衰危险。具体健康生活习惯为:

1、不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男性烟民心衰危险高出86%,女性烟民心衰危险高出109%

2、保持健康体重。肥胖男性和肥胖女性心衰危险分别增加75%和106%。体重超标会使男女心衰危险分别增加15%和21%。

3、经常锻炼。经常进行散步等适度锻炼的男女,其心衰危险分别降低21%和13%。运动强度较高的男女,其心衰危险分别降低33%和36%。

4、多吃蔬菜。每周吃蔬菜3—6次的男女,其心衰危险分别降低26%和27%。

专家指出,一个人有益心脏的生活习惯越多,其心衰危险就越低。胡刚博士表示,保持健康的任何措施都有利于降低心衰危险。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三种护心原则,那么总人口中心脏衰竭新病例将会减少50%。

专家指出,这项新研究表明,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该考虑患者的上述4大生活方式因素,并给予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以更好地防治心衰危险。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