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不是“老年病”预防脑卒中从年轻人开始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虽然它的好发人群是60岁以上人士,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情况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我们周围40来岁发病的人已不少见,30多岁发病的也时有耳闻,值得大家警惕。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中心指出,脑卒中不是“老年病”。预防脑卒中要从年轻人开始。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虽然它的好发人群是60岁以上人士,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情况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我们周围40来岁发病的人已不少见,30多岁发病的也时有耳闻,值得大家警惕。

2014年“世界卒中日”宣传周启动仪式日前在京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中心指出,脑卒中不是“老年病”。

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在以近9%的速度上升,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已成为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数据表明, 在40岁以上人群中,患脑卒中的年龄结构比例为劳动力人群占了近50%,说明卒中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据脑卒中防治工程相关数据显示,脑卒中的患病人群特点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 60~64岁的人最容易患卒中,但是现有的劳动力人群在卒中患者中占50%,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中中国的慢病、发病人数会增长2~3倍。

专家指出,当前公众对脑卒中存在许多认识误区。误区一:脑卒中是“老年病”,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事实上,四五十岁甚至二三十岁就突发脑卒中的人并不少见,不能等到自己七老八十了才去关注卒中风险。误区二:秋冬季输液能预防。眼下,这类患者在门诊中开始增多。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每年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卒中。误区三:愈后不会复发。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第一年复发率为15%,5年内复发率为30%,如果患病后仍不注意,“二进宫”住院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误区四:血压不高就与脑卒中无缘。尽管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第一位风险因素,但如果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或存在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其他脑卒中的风险因素,血压不高也会患脑卒中。

脑卒中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及女性、不良生活方式较多、承受压力较大有关。而在农村,因受教育水平、医学科普教育等多方面的限制,村民们相关疾病的控制率较低,不良生活习惯较多。一大批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干预,60%以上的患者处于高危险状态,复发率非常高。

预防脑卒中要从年轻人开始。目前,我国年轻人中肥胖、嗜烟者比例在不断攀升,肥胖者易患心脏病和糖尿病,两者促使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吸烟有助于斑块在动脉内堆积,限制血液流向大脑,造成缺血性中风。此外,年轻人精力充沛活动量大,常常使血压波动幅度增大,易致血管壁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风。

发生脑卒中之前,许多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症状,这些症状就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因为只是出现很短暂的几分钟时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如突然一侧身体麻木或无力;突然说话困难或理解障碍;突然一只眼睛甚至双眼视物不清或有复视;突然行走困难或失去平衡;突然眩晕或剧烈头痛。出现上述症状不要犹豫,赶紧到附近设有神经内科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脑中风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及早预防脑中风非常关键,请年轻朋友们一定要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管好嘴,注意饮食控制;迈开腿,长期坚持运动;开怀笑,保持良好的心态;戒烟瘾,戒烟越早越好,戒烟是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