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彭士禄观后感范文推荐

1960年,彭士禄在原子能研究所十二室五大组从事潜艇核动力堆研究设计。于是,1962年核潜艇项目搁置,只留下一个50多人的科研队伍,由彭士禄全面负责。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彭士禄大胆决策的依据。资料显示,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时,剧烈的胃疼让彭士禄的汗水浸透衣服。正是在这次急性胃穿孔手术中,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时代楷模彭士禄观后感范文推荐

篇一:

国之重器 以命铸之

1960年,彭士禄在原子能研究所十二室五大组从事潜艇核动力堆研究设计。当时的新中国,核科学人才奇缺、核潜艇资料空白,又恰逢三年经济困难。于是,1962年核潜艇项目搁置,只留下一个50多人的科研队伍,由彭士禄全面负责。

彭老回忆,“当时条件很差呀,室内大多数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那时,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有时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我们就挖野菜吃。当时也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器,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

“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彭士禄大胆决策的依据。在潜艇核动力研制过程中,也常有出错的时候,彭士禄毫不掩饰地说:“错了,我就改过来,再继续前进。只要三七开,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干,不然,都准备好了,要我们干什么?”

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这群建国初期的科研人员默默攻关,从“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核电垦荒牛

资料显示,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时,剧烈的胃疼让彭士禄的汗水浸透衣服。正是在这次急性胃穿孔手术中,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49岁。

他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作为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院士为实现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更是核动力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

篇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renwugushi.com]。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篇三:

“彭士禄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一位正直、无私、善良、光明磊落且幽默风趣的人;一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任的人……”人们给了彭士禄很多诸如此类的评价。从众人字字句句的讲述中,涌动着大家发自肺腑的感动和对彭士禄院士的景仰之情。

他是伟大英烈彭湃的优秀儿子;

他4岁成为孤儿,8岁被捕入狱,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长大的孩子;

他14岁参加革命,是东江纵队的抗日小战士。

他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

他是“世界核潜艇之父”里科弗访华时想见而未能如愿的中国核潜艇的“真神”;

他勤于耕耘,是核动力道路上的一头垦荒牛;

他说,他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从中国潜艇核动力装置,到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和汗水……

他曾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和水电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还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

他的身上总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质,一种不可摧毁的信念;更有一种淡泊自然,宽松随和的风度;

他的内心永远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的培养,感谢老百姓的养育。他说,他就是工作一辈子、几辈子也还不完这个恩情。

彭士禄的父亲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母亲蔡素屏是广东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1929年,父亲彭湃牺牲那年,彭士禄4岁。4岁的彭士禄对父亲最强烈的感觉是:“他是个大人物,全家都要为他隐姓埋名”。父母亲的壮烈牺牲,使小士禄成了孤儿。但那时的他并没有感到孤独,因为他得到了众多百姓的关爱,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长大的。

彭湃无私奉献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他火一般炽烈的革命热情,他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他和妻子以及亲人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历史,为彭士禄留下了一笔受用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