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顾诵芬事迹推荐

回首这一生,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年,也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顾诵芬事迹推荐

篇一:

从歼教1到初教6

回首这一生,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年,也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1951年,中国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新成立的航空工业局,从此便将自己的一生与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1956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中国开始飞机设计之初,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中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他潜心学习研究国外资料,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随后,顾诵芬又完成中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他依靠扎实的理论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

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篇二:

三上云霄探“病症”

这是结婚50多年来,顾诵芬和妻子江泽菲为数不多的一张合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91岁的顾诵芬坐着轮椅登台领奖,85岁的妻子江泽菲在台下含泪鼓掌。会后,她穿过人群来到丈夫身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有媒体记者记录下这一温情画面,将视频发布到互联网。一时间,无数网友为之动容。有网友评论:“伉俪情深、白头偕老,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人们看到的是顾诵芬院士的高光时刻,而江泽菲看到的是丈夫为我国航空事业一次次舍生忘死的付出。

年轻时,顾诵芬和江泽菲曾有一个约定:不乘坐飞机。

1965年5月20日,歼-8飞机首任总设计师、顾诵芬的老师黄志千,在带队前往欧洲考察时,因乘坐的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为了丈夫安全着想,江泽菲向顾诵芬提出“不乘坐飞机”的要求。

没想到的是,一向言出必行的顾诵芬却爽约了。

当时,作为歼-8飞机副总设计师,顾诵芬负责气动方面的科研攻关。飞行试验中,歼-8突然出现强烈抖振,问题解决与否关系到飞机能否实现超音速飞行。技术人员多方求解,却一直未找到答案。顾诵芬提出一个想法:通过观察贴在机尾罩上毛线条的扰动情况,搞清楚机身后侧的气流在哪里分离。

主意是好,但怎么进行近距离观察?当时,我国没有先进的摄像器材可用于航空拍摄,无法近距离观察毛线条扰动情况。

于是,顾诵芬做出一个决定:乘坐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毛线条扰动情况。

风险不言而喻:两架飞机必须保持近距离等速飞行、间距在10米左右甚至更近,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renwugushi.com]。

“这是拿命干事业。” 为了将问题研究清楚,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说服领导、瞒着家人,乘飞机三上云霄,在万米高空拿着望远镜、照相机,把毛线条的扰动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

歼-8试飞的前一天晚上,顾诵芬压力太大,从噩梦中惊醒。“我肩上的责任太大,担心飞机摔了。” 在《我的飞机设计生涯》一书中,顾诵芬回忆那段往事说:“歼-8是‘连滚带爬’搞出来的。”

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时光在顾诵芬身上仿佛是静止的,无论什么困难,他都能坦然面对;但时光在他这里又是沸腾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无畏前行。

经过3次空中近距离观察,顾诵芬和团队终于查明问题根源,通过后期技术改进,成功攻克了歼-8超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试飞成功后,顾诵芬对身边同事说:“这件事我不敢告诉江泽菲。”

“你守望着祖国的蓝天,我守望着你。”了解情况后,江泽菲并没有责怪丈夫。她知道,这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

篇三:

“为了坐飞机,我把母亲牺牲了”

顾诵芬沉浸在自己的飞机梦想里,高考那年,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大学的航空系,结果全都录取了。

兴奋之余,顾诵芬也有些顾虑。

因为前些年哥哥得了伤寒去世,顾诵芬成为家里唯一的孩子。考虑母亲的心思,顾诵芬最终选择留在上海,入读上海交通大学。

按照父母的意愿,顾诵芬毕业后可以留校任教,继续陪在父母身边。

可是,时光退回到1951年,那时候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第五次战役阶段,要想打胜仗,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

就在毕业当天,顾诵芬接到紧急通知:所有交大航空系毕业生3天之内离开上海到北京报到,加入中央新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

顾诵芬来不及和母亲解释,匆忙收拾好行囊,奔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歼八之父”顾诵芬:为了做飞机,我把母亲牺牲了

顾诵芬当然是兴奋的,因为他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顾诵芬不知道,他作为父母唯一的情感和生活寄托,这一别给父母带来多少担忧。

尤其是母亲,母亲不愿和孩子分离。因为思念至深,每天晚上望向窗外,等待儿子归来。

“歼八之父”顾诵芬:为了做飞机,我把母亲牺牲了

尽管顾诵芬父亲想办法给母亲找了图书馆的抄写工作,想让母亲减少对儿子的思念。可母亲还是因为过度思念,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自古忠孝难两全。

忙于事业的顾诵芬,全然无法陪伴母亲,也不顾上母亲重病。

1967年,母亲去世,成了顾诵芬一生无法弥补的痛。

提到母亲,顾诵芬忍不住叹息:“为了搞航空把我母亲给牺牲了……”

可对于顾诵芬来说,纵然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自责,但并无“为理想舍小家为大家”的遗憾,因为那是自己为了人生梦想而做出的舍弃和选择。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