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贮藏期病害防控

薯块贮藏喜温暖,怕寒冷潮湿的环境,需窖藏才能安全越冬。在贮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种病害发生。甘薯贮藏期腐烂的主要原因是冻害。二是贮藏期由于窖浅或防寒保暖条件差而发生冻害,薯块受冻后,易被病原菌侵染,造成腐烂。甘薯贮藏期是黑斑病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时期。甘薯入窖后要加强温湿度及通风管理,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薯块贮藏喜温暖,怕寒冷潮湿的环境,需窖藏才能安全越冬。在贮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种病害发生。

一、主要病害

1.腐烂。甘薯贮藏期腐烂的主要原因是冻害。薯块受冻后,受冻部位水浸状,挤压有清水渗出。受冻薯块内部变褐发黑,形成硬心、硬皮,蒸煮不烂,且发苦有异味。冻害造成的腐烂一般从薯堆表层开始。原因一是收获过晚,在窖外受冻,开始症状不明显,入窖后15天左右开始腐烂。二是贮藏期由于窖浅或防寒保暖条件差而发生冻害,薯块受冻后,易被病原菌侵染,造成腐烂。

2.软腐病。薯块发病后患病部位软化,呈淡褐色水浸状,破皮后流出黄褐色汁液,带有酒精味,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状菌丝,并生出灰黑色小粒。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情扩展迅速,4-5天全薯即可腐烂。发病多因窖内高温高湿,在23℃-29℃、薯块上有露滴时利于病害发生蔓延。薯块受冻、受伤时,病菌就会乘机侵入,加重病害发生。

3.干腐病。该病为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发病初期,薯皮不规则收缩,皮下组织呈淡褐色海绵状,后期薯皮表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稍凹陷,边缘清晰。严重时全窖发病,损失严重。发病原因是种薯和*壤带菌,病菌侵染甘薯幼苗后,带菌薯苗在田间呈潜伏状态,甘薯成熟期病菌通过维管束到达薯块而发病。发病适温为20℃-28℃,30℃以上不易发病。

4.黑斑病。甘薯贮藏期是黑斑病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时期。病菌侵染后,薯块上出现膏药状青黑色凹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湿时斑面初现灰色霉层,后现黑色刺状物,病薯不能食用。发病原因是薯块和旧窖中残留物带菌,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薯块,最适发病温度为25℃-28℃,高温高湿特别是薯块上有水滴时利于黑斑病的发生蔓延。

二、控制措施

甘薯入窖后要加强温湿度及通风管理,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入窖初期(入窖15-20天内),薯块水分大、呼吸作用强,外界气温比较高,要敞开窖口,以通风降湿为主。如果长期不通风,窖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薯块易腐烂。贮藏中期(入窖20天至次年的2月)是管理的关键期,由于天气寒冷,应以保温为主,为此要封严窖口,必要时在薯堆上加盖麦秸等保温,温度保持在10℃-14℃,以免温度太高薯块发芽,温度太低发生冻害。湿度控制在85%-90%,防止湿度太大病害蔓延,湿度太小薯块缺水出现干缩糠心。贮藏后期(次年3月份以后)外界气温回升,管理的重点是通风降温,避免温度达到15℃以上。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