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冰雹灾害防控技术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具有局部性、突发性、时间短、来势凶等特点,并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我国大豆生产的冰雹灾害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苗期雹灾发生后,应立即进行田间调查,如果茎折部位较低且受害植株比例较大,应改种早熟大豆品种。

一、冰雹危害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具有局部性、突发性、时间短、来势凶等特点,并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我国大豆生产的冰雹灾害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

冰雹的危害最主要表现在冰雹从高空急速落下,冲击力大,且通常伴随暴风雨,使其摧毁力极强,可造成大豆叶片破碎,降低光合能力,严重情况下造成分枝和茎秆折断,影响产量或造成绝产。

二、防灾减灾技术要点

(一)气象干预。在冰雹多发期,地方应备足防雹炮弹和火箭弹,气象部门应对冰雹多发区域利用雷达进行重点监控,当出现雹云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有效地避免雹灾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排除积水。冰雹灾害往往伴随强降雨。如果田间积水,应开挖田间排水沟和渗水沟,疏通地边、路边沟渠,迅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壤含水量,确保大豆正常生长。

(三)加强管理。大豆苗期遭受冰雹,如果大豆仅叶片受损或者茎秆折断部位较高,应追施速效肥,用0.5%~1%尿素溶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2%~3%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肥;植株恢复生长后,再酌情进行根部施肥等栽培措施,促进大豆的生长;东北春大豆区应加强中耕等增温保墒措施。开花期遭受冰雹,如未伤及大豆主茎和分枝,可喷施1次杀菌剂、1-2次叶面肥,以增强抗病能力,促使大豆尽快恢复生长。鼓粒期及以后遭受冰雹,如未伤及大豆主茎和分枝,可在灾后喷施1次杀菌剂,同时喷施2-3次叶面肥,间隔5-7天,以增强抗病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减少产量损失。

(四)毁种与改种。苗期雹灾发生后,应立即进行田间调查,如果茎折部位较低且受害植株比例较大,应改种早熟大豆品种。如果开花期及以后发生后严重雹灾,应改种短季作物或者蔬菜,弥补受灾损失。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