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主要在病种和病草中越冬,一般通过气孔侵入稻叶,菌脓中的细菌借助风雨和稻叶相互接触,导致病害传播与蔓延。水稻细菌性条病病菌喜高温高湿。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需立即开展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普查工作,并进行防治宣传和指导,保障水稻安全生产。

六枝特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一、症状

发病初期,形成0.5至1mm宽,3至5mm长的纵向条斑,并呈水渍状,暗绿色,透明,同时受到较大的叶脉限制。然后纵向继续扩展,并向两侧发展,形成较大的条斑。此时菌脓在潮湿的条件下在病斑表面形成,干燥时呈细小珠状,整齐地线状排列在病斑表面。在感病的组织上围绕着病斑的周围则出现黄色的晕圈。老病斑呈亮褐色,病害发展后期,整张叶片变褐死亡。

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主要在病种和病草中越冬,一般通过气孔侵入稻叶,菌脓中的细菌借助风雨和稻叶相互接触,导致病害传播与蔓延。

水稻细菌性条病病菌喜高温高湿。一般水稻分蘖盛期至始穗期,是植株抗病能力最弱的阶段,如果该生育期恰逢高温天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连续降雨和日照不足等气候条件,有利于细菌的传播和侵入。

二、当前发生情况7月16-19日,在木岗、月亮河、郎岱、落别监测点均已发生,田间一般病情指数4.4,最高11.6。当前我区水稻正处于分蘖期,遇气温较高、湿度大、阴雨天多、持续时间长、日照少。气象条件利于病害发生,且能延长病害侵染的有效时间,提高病菌侵染率并提高其致病能力,有助于病情的扩展。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需立即开展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普查工作,并进行防治宣传和指导,保障水稻安全生产。

三、防治措施

(一)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病菌传入无病区,控制病害进一步扩散。无病区不向病区调运种子和稻草,病种或疫区种子一律不准调入无病区种植,保护无病区。

(二)农业防治

1、病田处理。病田在冬季灌水耙沤50天以上,可杀死遗留田间的病原细菌,病田也可用石灰消毒处理。

2、彻底处理病谷和病草。田间病残体应清除深埋,不用带病稻草作种子催芽和秧床的覆盖物或扎秧把等。

3、选用耐病良种。选用抗病品种 ,可参考种子包装袋上抗性鉴定部门的鉴定结果,选种抗性较好的品种,或因地制宜选用本地区常年不发病的品种。

4、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应用“浅、薄、湿、晒”的科学排灌技术,避免深水灌溉和串灌、漫灌,防止涝害。配方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稻株抗病力。

5、严格农事操作。严禁晨露未干进行田间农事活动,避免人为传播。稻叶要集中深埋,以防病菌扩散。田间操作,应先入无病田后入病田,入了病田切忌再入无病田。

(三)化学防治

1、种子消毒处理。先将稻种用清水浸12小时,用85%三氯异氰尿酸可溶粉剂500倍液浸水稻种24小时后,洗净催芽、播种。

2、大田期防治。亩用50%的氯溴异氰尿酸60克或、20%噻菌酮悬浮剂125-160克、或1.5%噻霉酮水乳剂10-50毫升、或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5毫升、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20-20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每隔7天防治1次。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 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