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五种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大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需求量很大,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种植面积宽广。在大豆生育过程中,要想高产高质,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下面给大家介绍大豆四种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大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需求量很大,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种植面积宽广。在大豆生育过程中,要想高产高质,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下面给大家介绍大豆四种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大豆灰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茎、荚和豆粒。叶片染病,叶片上先产生红褐色小斑点,接着扩展为圆形,或者不规则病斑,中央部分灰色,边缘深褐色或黑色。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为红褐色,有细微的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者是椭圆形,中央呈现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病斑是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形状,中央灰色,边缘暗色状似“蛙眼”。

防治方法:可用药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等,根据当地的抗性,合理选择。

2、大豆炭疽病

大豆炭疽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从出苗到收获前,基本都能为害,危害部位为茎杆、叶片、豆荚等,茎部染病,开始是褐色病斑,然后呈现不规则排列黑色小点,荚染病会出现小黑点,且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苗期叶片染病,会出现黑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扩展后会开裂或凹陷;病斑会从子夜扩展到幼茎,导致病部以上枯死。叶片染病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叶柄染病病斑褐色,不规则。

防治方法:可用药剂有咪鲜胺、溴菌腈、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根据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以及抗性问题,可适当加量或者多喷施几次。

3、大豆根腐病

一般是在幼苗期发生较多,病株根部以及茎基部,会形成褐色椭圆形,或者是长条形病斑,而到了后期根部会变黑褐色,表皮腐烂。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是结荚少、豆粒小。

防治方法:播种前使用种衣剂拌种。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800倍液或2.5%咯菌腈1000倍液。

4、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的危害也不小,该病害分布广泛,主要是霜霉菌侵染所致,大豆感染此病毒后,整株大豆会被侵染,比如叶片、豆荚、豆粒等,影响最终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可换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试试,或者使用复配药剂代森锰锌+甲霜灵、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等等,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剂,另外根据危害严重程度和防效,可多次喷施。

5、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幼苗期发病先在幼苗茎基部发病,且向上进行蔓延,病部会呈现深绿色湿腐状,且有白色的菌丝体,病势会加重幼苗倒伏,以及死亡。成株期茎部会产生暗褐色,以及条状病斑,扩大后会变成病斑,呈苍白色,潮湿时病部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还会有大小不等的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对菌核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有50%腐霉利、40%菌核净、25%咪鲜胺、50%异菌脲,每667m2用量为100g,一般于发病初期喷施1 次,7~10d再喷施1次。喷施以上药剂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提高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大豆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了,大豆生长过程中,除了病害,还会发生虫害,对于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都是有很大影响,务必要做好防治工作。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