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切花菊采收后的温室土壤处理建议

当前,我省切花菊主产区的新沂、东海等地进入夏季出花采收阶段,两地夏季出花的切花菊‘白扇’‘优香’都处于采收阶段,部分生产户已接近尾声。在当下到秋菊的种植之前的间隔期,如何根据切花菊温室生产*壤的特点,并及时利用天气条件进行处理,对于保障后续茬口切花菊的稳产、切花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省切花菊主产区的新沂、东海等地进入夏季出花采收阶段,两地夏季出花的切花菊‘白扇’‘优香’都处于采收阶段,部分生产户已接近尾声。在当下到秋菊的种植之前的间隔期,如何根据切花菊温室生产*壤的特点,并及时利用天气条件进行处理,对于保障后续茬口切花菊的稳产、切花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一、切花菊生产温室的*壤特点

1、*壤次生盐渍化。施用化学肥料是*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之一,而另外的原因是温室本身的小气候造成的。温室薄膜一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温热条件,但天然降水被阻隔,降雨导致水分从地表向*层深处迁移被终止;温暖的室内温度导致*壤水分蒸发量大,水分从地下向地上移动占主导。出现所谓“盐随水走,水飞(蒸发)盐留”现象,*壤盐分随水分的迁移向表*积聚,造成种植层*壤盐渍化严重。

2、*壤养分失衡。在同一地块*地多年连茬种植菊花,菊花偏好吸收的元素容易缺乏,加之“测*配方施肥”的技术缺失,导致施入的肥料养分比例与*壤的元素缺失并不契合,长期以往,最终导致*壤中养分个别元素缺失,菊花营养需求失衡现象就会发生。

3、菊花化感作用。化感作用是菊花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残叶的淋溶、根系挥发、根系的分泌等作用向*壤环境释放多种有机物,这其中常有对菊花自身生长的有毒物质,特别会对下一茬菊花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并且这一毒害作用是常规水肥管理无法缓解的。

4、*壤有益微生物种群被破坏。温室内*壤经过连年的菊花种植,缺乏雨水淋洗,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质补充不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直接导致*壤微生物种群劣变,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病原微生物日益积累,造成菊花病害易发、频发。

二、夏季采收后*壤处理建议

1、高温闷棚。切花采收完毕后,将*壤相对含水量补充到不少于70%的程度,或空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直接灌水淹没*表,之后在晴好天气,将四周及顶部所有棚膜闭严,保持7-10天,这就是闷棚。闷棚时,晴天部分时段高温可轻易达60℃以上。利用温室集聚的高温杀死*壤及温室中的病原、害虫、虫卵、杂草及草种,效果显著。但要估计好下茬用地的时间。因为闷棚结束后,粘*从排水到凉干可以深翻做畦的状态,要10天左右,而砂壤地5-7天就可以。此外,安装有电气线路、环控电器的温室要注意:在闷棚期间要关闭电源,在闷棚结束后需要做一次彻底的电路检修,以防高温、湿热造成短路等电路故障,严防事故。

2、增施有机质。采收后如果还将安排秋季生产,并且离秋茬定植时间近,则可以直接施入具有良好韧性、多孔性、轻质以及粗糙等特点的有机质,如稻草秸秆、砻糠、竹叶等,有机质的施入能显著降低*壤容重,增加*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从而改变*壤的团粒结构。

3、施用微生物菌肥。在*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有效提升后,可以施用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肥可以调节*壤中有益菌的含量,改善*壤中菌落的成分,从而改善菊花根际环境,有益微生物可培肥地力,下茬切花的长势会显著提升。

4、*壤消毒。如果采收后到种植前还有2个月左右时间,或者后茬有条件休耕一季,就可以用棉隆对*壤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消灭*壤中的病虫害,但对*壤次生盐渍化作用不大。

5、水旱轮作。如果茬口期有3个月左右或者后茬休耕一季,可以安排种植水稻、水生蔬菜等水生作物,目的不是为收获水稻的稻米,而是为改良*壤。一方面通过维持*面的水层,可以达到地表水下渗的目的,起到对*壤表层的洗盐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种植不同作物来吸收菊花非偏好吸收的、*壤中可能富余的养分;最好可以将这些作物翻耕到*层中去,补充*壤中的有机质。

来源:江苏省花卉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