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淘汰的依据有哪些?淘汰后如何处理?

病毒性传染病对于猪场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而得过病毒性传染病的母猪不仅体质有所下降,而且还会有复发的可能有,如果在产仔时复发,将疾病传染给仔猪,就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得过病毒性传染病母猪最好尽早淘汰。

母猪是一个猪场发展的关键,因此经常会对生产性能不佳的母猪进行淘汰,有效提高生产指标,节约生产管理成本,那么母猪淘汰的依据有哪些?淘汰后如何处理?一起来了解下。

母猪淘汰的依据有哪些?

1、病毒性传染病母猪

病毒性传染病对于猪场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而得过病毒性传染病的母猪不仅体质有所下降,而且还会有复发的可能有,如果在产仔时复发,将疾病传染给仔猪,就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得过病毒性传染病母猪最好尽早淘汰。

2、发情不明显母猪

有些母猪,因发情症状不明显,阴户红肿不明显、粘液较少,无爬跨行为,观察无发情表现,但母猪却正处在发情期,若不进行查情、试情,极可能导致漏配,对此类母猪,应及时淘汰。另外发情不明显的母猪即使用药物促情,但下一次还是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样的母猪也要计划淘汰。

3、屡配不孕的母猪

母猪排卵减少或不排卵,出现母猪屡配不孕,甚至不发情。母猪连续配种三次未能配上,每次配种后间隔18~25天后重新发情,及时淘汰此类母猪。

4、生产性能差母猪

母性连续3胎偏差,仔猪出生后,母猪奶水不好,不可以很好的哺育仔猪,或者是母猪会咬仔猪等,这类要及时淘汰。母猪产后要是泌乳能力差,且连续3胎差,应及时淘汰。母猪产仔数要是连续三胎都低于4头,应及时淘汰。

母猪淘汰后如何处理?

母猪肉没有营养,也没有猪肉香味,更加严重的是还含有危害人体物质免疫球蛋白,食用母猪肉容易出现贫备、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等疾病,因此不能食用,但可以作为食肉动物的饲料使用,另外也可以选择安乐死,或者作为病死猪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母猪淘汰的介绍了,此外母猪要是奶水不好、难产、产后瘫痪等,这类母猪也要有计划的进行淘汰。母猪对于猪场发展很关键,因此务必要做好管理工作。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