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当前是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期,各地要及时用药预防。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烂,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当前是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期,各地要及时用药预防。

一、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烂,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一方面赤霉病会造成小麦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害,病粒率高于4%的小麦就不能收购,影响小麦质量和农民增收。

二、发生趋势预测

据调查,全省主要麦区稻桩子囊壳平均株带菌率为12.5%,高于去年及常年,田间菌源基数满足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条件。

当前小麦长势较好,全省一、二类苗面积65%,生育期接近去年,较常年偏早5-10天。浙中南地区已基本齐穗,浙北地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齐穗,迟播田块4月中下旬齐穗。小麦田间生育进程差异大,扬花期长,有利于赤霉病流行为害。

三、防治技术

一是要适期用药。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坚持“适期防治,见花打药”的原则,在小麦始花期第一次施药,5-7天后第二次施药,连续防治二次。如始花期遇连阴雨天气,要抢雨停间隙施药。

二是要对症选药。防治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等,兼治锈病可选用三唑类药剂及其复配制剂。

三是要科学施药。施药时要用足水量,采用细喷雾,喷药要均匀,避免漏喷,药后6小时内下雨,需及时补治。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抗药性产生。(来源:浙江省植保农药站)

您可能感兴趣的农产品:全国优质小麦供应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