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气泡病的防治要点

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类,可食用、入药,被称为“水中之参”。从养殖角度来说,泥鳅生长周期非常短,盈利周期短,而且产量还高,因此受到了许多养殖户的青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泥鳅气泡病的防治要点。总的来说,气泡病是泥鳅苗的隐藏杀手,目前没有治疗气泡病的特效药,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很关键,养殖户们也一定要多加重视。

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类,可食用、入药,被称为“水中之参”。从养殖角度来说,泥鳅生长周期非常短,盈利周期短,而且产量还高,因此受到了许多养殖户的青睐。但要想获得更好的利润,养殖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各种疾病的防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泥鳅气泡病的防治要点。

泥鳅气泡病的发病原因

1、泥鳅肠道中菌群失调使产气菌大量繁殖,产气菌类在肠道中产生大量气体,导致泥鳅肠道充满气体。

2、池底淤泥过厚有机质较多,经过厌氧菌类发酵分解产生出甲烷、硫化氢等气体,这些气体聚集成小气泡,泥鳅误食而引起气泡病。

3、有些地下水含氮气,从井里不经过曝气直接抽到池里,由于水的压力变小,使水中的氮气因压力变小而形成水的氮气过饱和,从而引起泥鳅气泡病。

4、水体中浮游植物多,阳光旺盛,藻类光合作用强,可引起水中溶解氧过饱和而发病。

5、泥鳅在整个越冬期都处于停食阶段,肠道长时间没有蠕动,肠道的消化能力很弱。体质弱、消化能力差、气温不稳定,所以在四月份的时候泥鳅发生气泡病的比较多。

泥鳅气泡病的主要症状

泥鳅的气泡病在水花期(下塘7-10天左右之后)至寸片期(下塘后60天左右)均可出现。病鱼主要的症状有游动缓慢,无力游动,上浮水面,鱼体失动平衡,浮于水面,难以下沉,有时作挣扎状时游时停。严重时就会造成鳍部血栓,失去活力,出现死亡。

泥鳅气泡病的防治方法

1、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分解塘底积累的有机质,减少化学耗氧量和减少池底有害厌氧菌的数量,使得池底产生的有害气体减少。

2、放苗要保障“清水下塘”,水色以茶褐色(硅藻为主)或淡绿色(绿藻为主)为优,透明度40cm左右即可。

3、在泥鳅塘安装微孔增氧机,在投喂泥鳅饲料前开半小时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以后开机2-3个小时。对泥鳅摄食和预防泥鳅气泡病会有很好的效果。

4、注意水源水质,掌握好适宜的施肥投饲量,控制水质,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将池水加深至0.8米以上,可以有效防止气泡病的发生。

5、对于出现气泡病的池塘,可以泼洒食盐、注入新水、有机酸解毒配合VC应激宁全塘泼洒。调节鱼体渗透压,促进鱼体内气泡溢出。

总的来说,气泡病是泥鳅苗的隐藏杀手,目前没有治疗气泡病的特效药,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很关键,养殖户们也一定要多加重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产品:全国优质泥鳅苗供应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