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苗的管理要点

众所周知,夏季鱼病相对偏多,因为此期间气温偏高,雨水偏多,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安全隐患势必增多,这将直接影响到渔业的生产。夏季是最适合鱼苗下塘的季节,养殖户对鱼苗的管理至关重要,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夏季鱼苗的管理要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想要养殖鱼的朋友,可以掌握好以上管理要点,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众所周知,夏季鱼病相对偏多,因为此期间气温偏高,雨水偏多,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安全隐患势必增多,这将直接影响到渔业的生产。夏季是最适合鱼苗下塘的季节,养殖户对鱼苗的管理至关重要,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夏季鱼苗的管理要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科学调节水质

1、池水内水位加至最高

在蒸发以及渗漏的作用下,饲养员需要及时在池塘内补充新水,通常每7~10 d便要注一次水,每次注水高度10~15 cm 。若水源不充足,需要确保水色与透明度基础上降低投饵量与施肥量。

2、调控池水酸碱度

池水的pH值以7.5~8.5为宜,间隔15~20 d要施加一次生石灰,每667 m 2 使用量为2O~25 kg,将其化成石灰乳之后在全池内泼洒,改善水质,帮助浮游植物健康成长。

3 、应用增氧机

池塘需要配置一台增氧机,一方面可以调节水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增氧的目的,以免出现鱼类浮头的现象。应用增氧机时,需要根据水中溶氧变化基本规律,明确开机以及运行时间,最好在晴天中午 、阴天清晨时段开启机器,傍晚时段不开。

二、投饵管理工作

1、精心投喂

(1)投饵量。投饵量要以天气、水质、鱼类摄食状 况为依据进行确定。如果天气晴朗且水质清澈,鱼类摄食量大,可以适当增加投饵量,相反则要适量减少,最好在投喂精饲料之后的30 min内吃完;如果投喂的是青饲料,需要在当日内吃完;若为贝类饲料,要在下次投喂之 前吃完。

(2)投饵频率。通常精饲料投喂次数以每日2次为宜,9:00—10:00和14:00—15:00各喂一次;青饲料每日以1~2次为宜。饲养员要对上午鱼类浮头阶段与夜间的投喂进行控制,避免出现病害 。

(3)饵料质量。精饲料必 须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使用正规厂家的产品。青饲料与鲜活贝类都要符合鱼类口味,保证无毒无公害。

(4)投饵地点。饲养员要定点投喂饲料,可以搭建一个饵料台,投喂的同时也可以对鱼群吃食状况进行观察。

2、科学施肥

(1)施肥方式。主要施加有机肥、生物肥。施有机肥以7~10 d/次为宜,结合水体情况明确用量,生物肥则要根据使 用说明展开施肥。

(2)施肥量。针对养殖鲢以及鳙等鱼种的池塘,要按照池水的水质、天气情况施肥,通常水质透明度以25 cm为宜,水色则要保证茶褐色。饲养员施肥时,一次施肥量不能过多,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则。如果 选择有机肥,每667 m 2 施肥量以100~150 kg/次为宜。

(3)施肥时间。当池塘中水色浓度过高或者天气闷热时,可以减少施肥次数,或者直接不施肥。

三、以药物预防鱼病

1、池水消毒

饲养员每隔15 d就要使用一次漂白粉,漂白粉的浓度以1 mg/kg为宜,主要目的在于细菌性鱼病的预防。

2、食场消毒

每隔1个月使用漂白粉对食场进行消毒,各个投饵点的漂白粉为250 g,投放时间是每日14:00—15:00,投喂之前需要先溶解漂白粉,将其泼洒于食场附近再行喂鱼,连续3~4 d即可。

3、以挂袋法预防寄生虫

进入7月之后,每隔l0 d在食场挂袋,通过鱼类在食场吃食接触到挂袋内溶解的药物,以此消灭鱼体寄生虫。以此持续3~4 d即可,每日下午换一次药。药物以硫酸铜、硫酸亚铁为主。

4、投喂药饵

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内服药饵这一方法,选择原料药和成药添加至饲料中,如*霉素、大蒜素、鱼服宁等,用量以预防常规用量为主,连续喂养3 d,每个月喂养1~2次。若饲养员喂养过程中发现鱼病,需要立即治疗,以免 范围扩大。

四、加强养殖管理

1、合理控制水体载鱼量

进入夏季之后,鱼类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鱼体不断增长,当其超出水体载鱼量,便会缺氧,进而导致出现死鱼。饲养员需要做好轮捕轮放这一工作,如果水体条件允许,需要在其中补放合适数量鱼种,为今后养殖奠定扎实的 基础。

2、每日坚持巡塘

饲养员要每日巡塘3次,重点观察池塘中水质肥瘦以及鱼类摄食的状况,以免敌害生物危害养殖鱼类。此外,养殖人员也要做好防旱、防汛工作,以免影响饲养质量。

以上就是夏季鱼苗的管理要点,夏季时鱼类生长较快,所以夏季的日常管理至关重要。养殖户要注意搞好轮捕轮放,以提高产量和效益。想要养殖鱼的朋友,可以掌握好以上管理要点,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推荐阅读:塘鲺苗容易死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