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山药是一种集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为一体的蔬菜,它的美名享誉国内外,山药有着适应性较强,有喜温、喜肥、耐寒、忌积水、怕干旱的特性,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下山药的种植技术。综上就是山药的种植要点,想学习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下,除了这些种植要点,你还想学习了解山药的哪些内容。

山药是一种集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为一体的蔬菜,它的美名享誉国内外,山药有着适应性较强,有喜温、喜肥、耐寒、忌积水、怕干旱的特性,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下山药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山药为深根作物,宜选择地势平坦,*层深厚疏松,*质肥沃,透气性强,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低洼积水、*壤黏重的地不宜种植。忌连作,一般间隔3~5年种1次。选好地后进行深翻,细耙,整平,结合深耕施足底肥。然后起垅或作高畦、平畦,一般垅宽40~50厘米,畦宽100~120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

2、选种

一般在收获山药时,选择粗壮而无病害的根茎,于芦头7~15厘米处折断,切成长10~15厘米段,切口粘上草木灰,以使伤口愈合,置通风处晾4~5天后,储藏于沙中,备作种用。珠芽(零余子)繁殖:于植株枯萎摘收零余子,选择个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好的作种。用湿沙或两合*埋于室内,也可装入箩筐内,置于室外越冬。

3、栽植

一般于春分至清明前后栽种。珠芽(零余子)作种栽的多采用高畦或垅作栽种,畦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沟深6~10厘米,垅作栽种的于垅上开浅沟,两法均按株距10厘米下2~3个珠芽,然后覆*,种后浇水或盖上一层草,使*壤保墒。当年秋季挖出作种栽。芦头作种栽的多采用垅作或平畦栽种,垅作的于垅上开沟种植,畦作的按行距30~45厘米,沟深15厘米,宽15厘米,可种双行或单行,芦头顺序平放沟内,

若双行可摆成人字形,使芦头在沟之中线的两旁,相距3厘米。栽后施粪*或覆*,稍加镇压,然后浇水或盖上一层草即可。有的产地为加工光山药,多采用穴栽,即于种植前用木棍或铁钎打洞,洞口直径2~5厘米,深40~100厘米,洞内填细沙或谷壳,待下沉后栽种,并将种栽的根芽对准沙*,然后覆*。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炭疽病:病原为真菌中半知菌类盘圆孢属黑盘孢菌。主要危害茎、叶。发病初期在叶脉上产生褐色小斑,病斑逐渐扩大后呈黑褐色(中部褐色),并有不规则轮纹,上面有小黑点。茎基部常出现深褐色水渍状病斑,造成枯茎落叶。天气潮湿时病部可产生粉红色黏状物,即病原分生孢子堆。病原菌以菌丝在病株或残体上越冬,翌年在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借风或水传播浸染,并能引起多次浸染。当夏季温度在25 0C~30℃,相对湿度大于80%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搞好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枯枝残叶并将其烧毁,防止病原菌传播。栽种前用1:1: 150倍波尔多液浸种栽5~10分钟;发病期可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续2~3次。

②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类中柱盘孢属黑盘。主要危害叶,发病初期在下部叶片上,产生黄色或黄白色病斑,病边缘变褐色,微突出,中部淡褐色,散生黑色小斑点,即分生孢子盘,有时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附着于受害部位越冬,翌年随风、水传播浸染,并能引起多次反复浸染,高温、高湿易感染发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枝残叶烧毁;用1:1: 120倍波尔多液喷洒;用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③白锈病:天气炎热,*壤水分过大,通风不良的情况易发生。发病时叶片先出现黄色斑点,叶背生一层白色粉末,逐渐变成黑点,最后叶片枯萎而死。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枯枝残叶,烧毁或深埋;用1: 500多菌灵或1: 1:120波尔多液喷洒,7~10天1次,连续3~4次。

(2)虫害:

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黑肉虫等虫害。防治方法:前两种害虫可用90%敌百虫原药配制成1:100的药液或用5%锌硫磷50g,拌鲜草5千克,制成毒饵诱杀;黑肉虫可用乐果乳剂或杀虫脒毒杀。

综上就是山药的种植要点,想学习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下,除了这些种植要点,你还想学习了解山药的哪些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的农产品:优质山药全国供应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