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提高产量的管理技术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淡水鱼养殖,淡水鱼养殖是一种以获取高产量鱼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可通过科学的手段来保护和繁殖水体中的鱼类资源。具体一起来学习淡水鱼高产养殖管理技术。关于淡水鱼养殖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老资料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淡水鱼养殖,淡水鱼养殖是一种以获取高产量鱼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可通过科学的手段来保护和繁殖水体中的鱼类资源。具体一起来学习淡水鱼高产养殖管理技术。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水深

池塘水深一般不能低于2m,池塘养鱼较适宜的水深为2~3m。一般要求鱼种池的水深应该不低于1.5m,适宜的水深为1.5~2.0m。而对于孵化池、鱼苗池而言,水深应该不低于1.0m,适宜的水深为1.0~1.5m。

2、池塘水质

养鱼的根本条件是一定要保证水质良好、水源充沛。对于底质的要求而言,池塘底质最差为黏*,最好应该是砂壤*或壤*。

3、池塘面积

池塘面积大小要适宜。为了易于管理,选用的池塘面积为3335~6670m2,而鱼种池、鱼苗池、亲鱼池由于其自身特点,面积要比池塘小一些,一般在2001~3335m2左右较为合适。

二、网箱养殖

小网箱在水面上放置较为灵活,可放在水较深、面积较大的池塘里,也可以设置在河道、湖泊中,还可以将其设置在中,总之,可以适应多种水域设置。小网箱一般的体积为1~4m3,而传统网箱的体积可以达到几十立方米,甚至可以达到100~200m3。小网箱单产水平极高,鱼种的投放密度很大,可以采用大水面增殖和小网箱精养2种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有效、快速地提高大中型水域的单产水平和总产量。

三、水质调控

在每年的7—8月,是淡水鱼养殖的关键时期,由于7—8月水温高,鱼类生长快,摄食量大增,排泄物也增多,水质易恶化而造成鱼缺氧。因此,每天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一般在晴天的14:00~15:00时开增氧机调节水质,如遇到闷热天气,应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同时,要经常加注新水,通常7~10d加水或换水1次,每次换水10~15cm。

注意加高水位至1.5m以上,并定期搅动池底,促使物质循环代谢,适当换去部分底层水。提倡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最好每隔15d施用1次光合细菌、蛭弧菌或EM菌等微生物物制剂。

四、疾病预防

淡水养鱼主要易暴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孢子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和指环虫病等。养殖户应做好细菌性出血病、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食台要每10d清理1次,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和敌百虫等鱼用药物泼洒消毒。要加强水质管理,主要观察水色,掌握肥度,发现水质老化要适当加注新水或换水。通过施肥、使用生石灰等手段进行肥水或净化消毒。

五、日常管理

要多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缺氧浮头,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加注新水和开启增氧机,以免鱼类泛塘。同时,要注意防逃、防盗。要及时加固堤坝,雨季要注意巡逻观察堤坝安全,及时修筑加固,防止池塘与外部连通。防盗主要是养殖后期加强夜间巡逻,另外,最好事先在池中打桩、安装一定的铁丝网,或放置一些枣树枝等杂物防止下挂网。

以上就是关于淡水鱼养殖技术的介绍了,为了有效提高淡水鱼产量,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这些管理要点,关于淡水鱼养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关于淡水鱼养殖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老资料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推荐阅读:除四大家鱼外,这五种是常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