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后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农事活动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为公历11月7-8日之间。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立冬已经过去几天了,农民朋友们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气温的变化,立冬后,温度下降,农事活动也要重视起来。那么立冬前后气候特征如何?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为公历11月7-8日之间。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立冬已经过去几天了,农民朋友们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气温的变化,立冬后,温度下降,农事活动也要重视起来。那么立冬前后气候特征如何?都有哪些农事活动?

一、立冬前后的气候特征

立冬节气一到,就意味着冬季正式开始了,气候特征是偏北风加大,气温开始下降。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来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会入冬。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的时候,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

立冬前后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而在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二、立冬前后主要农事活动

1、秋收冬种

这时节正是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搞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注意收听气象预报,巧用天时,下雨早播,不如抢晴略为迟播,以保证播种质量力求做到带蘖越冬,防止年内拔节,并尽量扩大冬种面积,减少空闲田。各地要抓好冬种、冬修水利、冬季积肥工作。

2、蔬菜农事

立冬后要及时做好大棚搭建工作。同时,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在背风口上揭膜通气,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

3、水果农事

晚熟猕猴桃品种金魁、华特等适时采收。葡萄、猕猴桃、柑桔等水果施基肥,视*壤墒情施后喷一次水。做好猕猴桃溃疡病和褐斑病的防治,可选用噻菌铜或噻唑锌加嘧菌酯全园喷雾一次。做好今冬明春种植基地的规划、整地等。

4、畜牧农事

生猪秋冬防疫工作,着重要做好补针工作;耕牛要加强放牧,吃足草料;在冬季来临之间,开展一次驱虫工作。放牧时,尽量让山羊吃足草料多长膘;长毛兔秋繁工作,未配种的及时配上种;有养鹅习惯的农户赶紧引进苗鹅饲养,饲养70日龄正赶上春节,可卖上好价钱。

5、水产农事

立冬之后,水温逐步下降,偏热带品种根据各自耐受温度尽快上市,普通品种陆续进入冬眠模式,偏冷水性品种逐步减少投饲,抬高水位,准备越冬。

6、中药材农事

菊米采摘接近尾声,菊米秸秆统一回收处理,避免焚烧污染环境。西红花陆续开花,掌握好开花程度,花蕊微露时及时采摘,保证品质,花房调节好温度和湿度,保证花丝质量。挑选无病害的百合种球消毒、晾干、盖*覆平。三叶青种植于事先准备好的无纺布袋中,浇透水。

以上就是立冬前后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农事活动,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补充*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

关于立冬前后农事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老资料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推荐阅读:11月份柑橘果树的种植管理要点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