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对水质有什么要求?人工养殖常见方法

很多人都熟悉,有些地区称它为蚌壳、歪儿,一般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池沼或泥沙中,可以食用有些还会生产出珍珠,现在有些地区已经有人工养殖,通过产珍珠赚钱。那么饲养,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食物,下面一起来了解食物及饲养方法技术。适合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和弱碱性水中,但不同种类的要求不同。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

很多人都熟悉,有些地区称它为蚌壳、歪儿,一般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池沼或泥沙中,可以食用有些还会生产出珍珠,现在有些地区已经有人工养殖,通过产珍珠赚钱。那么饲养,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食物,下面一起来了解食物及饲养方法技术。

一、吃什么

是杂食性动物,很多浮游生物都是它们的食物,如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常食用的有轮虫、鞭毛虫、绿眼虫,绿粒藻、栅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纺锤硅藻、杆星藻,甲壳动物的残屑及植物叶片等。吃食时,不会追逐食物,主要依靠蚌壳的开闭,让食物随水进入蚌体。

二、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适合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和弱碱性水中,但不同种类的要求不同。能在PH8的环境中生存,然而通常需要生活在PH7的水中。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埋在*壤中的可以存活半个月的时间,但是在炎热的夏天活不了多久。

三、人工养殖常见方法

1、吊养

适合水位相对浅一些的水域,水质相对清澈一点,方便日常的管理和观察。先在养殖区域准备固定点,在固定点上链接一系列的绳子,长度按水域深度决定,夏季养殖深度30-40厘米,冬季在40-60厘米, 每条绳子固定2-8只,绳子的间隔按长度来算,1米的绳子间隔在70厘米左右。

2、笼养

适合水位相对深一些的水域,最佳深度控制在2-4米左右,让能在人为的保护下最大程度的贴进自然生长。笼养主要是要在水面设置漂浮箱筏,随后将笼子与箱筏连接固定,在投放进水里,养殖地的淤泥不要太深。笼养的养殖密度保持在能覆盖大部分的笼底就可以,适当留一些空间方便长大后的生存。

四、人工养殖一亩密度

一般要是育珠的话,一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养殖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开展的致富产业,而且要是以育珠为主的池塘,还可以适当混养一些鱼,如草鱼、鳊鱼、鲫、鳜鱼、黄颡鱼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获得更大的收益。

关于养殖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老资料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推荐阅读:夏季养殖河虾的技术及管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