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如何有效防治?最全羊痘知识介绍建议收藏!

在养羊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对羊痘满不在乎,认为它就是一种简单的皮肤病,不会对羊群造成危害,然而实际上羊痘对羊群危害很大,发病率高达80%以上,致死率最高可达25%~50%。下面给大家介绍羊痘的一些知识要点。羊一旦发生羊痘后不可注射羊痘疫苗,不过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给病羊注射羊痘免疫血清,健康羊群亦可注射羊痘免疫血清进行紧急预防免疫。

在养羊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对羊痘满不在乎,认为它就是一种简单的皮肤病,不会对羊群造成危害,然而实际上羊痘对羊群危害很大,发病率高达80%以上,致死率最高可达25%~50%。下面给大家介绍羊痘的一些知识要点。

一、羊痘特点

羊痘可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由绵羊痘病毒引起,只发生于绵羊,不传染给山羊和其他家畜;山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只感染山羊,同群绵羊不会被传染,另外自然情况下山羊痘病例较为少见。

病羊皮肤、粘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粘膜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羊痘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给其他羊,亦可经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饲养人员、饲养用具、草料、垫料、体外寄生虫及蚊蝇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绵羊比山羊更容易发生羊痘,大小羊均可发生羊痘,但羔羊发病死亡率较高,妊娠母羊则可发生流产,因此产羔季节发生本病会给养羊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羊痘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个发病高峰期是冬末春初,气候寒冷、雨雪、霜冻、饲料不足、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促发本病;第二个发病高峰期是夏季,高温高湿及蚊蝇是促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二、临床症状

羊痘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开始羊群中仅有个别羊发病,而后会逐渐波及整个羊群甚至周围羊群。病羊患病初期体温会升高到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可视粘膜可见卡他、化脓炎症。经过1~4天后,患羊会在皮肤无毛或少毛处(例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内侧、腹部、尾内侧及乳房等)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斑点,1~2天后出现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

随着丘疹的逐渐扩大,变为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隆起的结节,结节在2~3天则会变成水泡,且水泡内容物会逐渐增多,最后水泡则会变为不透明的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会逐渐干燥形成痂皮,2~3周后痊愈。不过有相当一部分病羊会出现继发感染,特别是炎热的夏季,痘疹部位出现化脓和坏疽,形成较深的溃疡,散发出恶臭气味,最终多死于败血症,其病死率高达25%~50%。

三、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羊对营养的需求合理对饲料进行配比及供给,冬、春季节应适当补饲以抓膘保膘,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则要做好通风降温和灭蚊灭蝇工作。羊舍内的粪污应及时进行清理,并定期对羊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避免从疫区引羊

且引种时注意观察羊群健康状态。

3、给羊群注射疫苗

这是预防羊痘最为直接有效的一个方式。绵羊痘和山羊痘可以交叉形成保护,因此无论绵羊还是山羊均可选择山羊痘弱毒疫苗,而且绵羊注射山羊痘疫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般不会因注射疫苗而造成发病。

无论大小羊只一律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毫升,4~6天后产生免疫力,保护期1年。不少养羊户反映打了羊痘疫苗却没有效果,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疫苗注射方式不对,羊痘疫苗肌肉、皮下注射均没有效果,一定要皮内注射才可以,就是把疫苗打到皮里面,注射部位起来一个小水泡才算注射成功。孕羊也可以注射羊痘疫苗,但是抓羊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机械性流产。

4、病羊隔离

当羊群出现羊痘时,应及时对病羊进行隔离,并对羊舍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病死羊尸体应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同群羊应紧急注射羊痘免疫血清,条件不允许时采用山羊痘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5、病羊治疗

病羊的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基础上进行,皮肤或粘膜上的痘疱、病灶可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充分冲洗,然后再涂抹紫药水、碘酊等消毒药物。当病羊痘疱较多或出现继发感染时,可采用青霉素、头孢噻呋钠或磺胺嘧啶钠等抗菌药物进行肌内注射,同时可给病羊喂服一些清瘟败毒散。羊一旦发生羊痘后不可注射羊痘疫苗,不过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给病羊注射羊痘免疫血清,健康羊群亦可注射羊痘免疫血清进行紧急预防免疫。

以上就是关于羊痘的介绍了,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关于羊痘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