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牛传染性肠胃炎属于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由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所致。不同年龄段与不同品种的牛都存在易感性,且犊牛与身体较为瘦弱的牛更容易发病,具有较高死亡率。下面一起学习牛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此外,若牛误食已发生霉变的饲草料或管理不当的霜冻草料时,则会增加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

牛传染性胃肠炎怎么防治?牛传染性肠胃炎属于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由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所致。不同年龄段与不同品种的牛都存在易感性,且犊牛与身体较为瘦弱的牛更容易发病,具有较高死亡率。下面一起学习牛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

1 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原因

牛属于反刍动物,牛前胃是主要消化脏器,其肠胃消化较为特殊。传染性肠胃炎在牛养殖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消化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主要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具有传染性特征的病毒感染,且主要呈多元混感现状。当前,牛养殖模式主要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牛的频繁交易、引种等因素均可增加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并使其呈常年发病、季节性发病不明显的特征。

1.2 牛罹患前胃疾病

牛罹患前胃疾病主要包括真胃炎、瓣胃阻塞、瘤胃弛缓等,一旦牛患有牛罹患前胃疾病,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则会进一步引发牛传染性肠胃炎。

1.3 日常管理不当

因牛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不够重视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危害,缺乏对该疾病的认知与了解。当牛误食塑料等难以消化的异物时,则会导致牛出现瘤胃积食或消化不良等情况;若牛食用豆科类植物、糟粕类等难以消化的草料时,则会导致牛出现胃肠不适应性反应。同时,若突然将日常食用的饲料转变为适口性较好的其他饲料时,则会增加牛的进食量,继而因过度进食引发胃肠消化机制紊乱 ;由于牛长期处于阴暗的养殖环境中,缺乏必要的光照环境与运动则会致使其脾胃运化失调,降低牛的胃消化能力,一旦牛食用过量的饲草料,则会导致其消化不良,反刍不良。此外,若牛误食已发生霉变的饲草料或管理不当的霜冻草料时,则会增加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

2 牛传染性肠胃炎的预防措施

2.1 疫苗接种

根据牛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与地方流行病学特征,对牛进行计划性免疫或强制性免疫,提高牛的疾病免疫力;加强对病死犊牛的肠胃病理学检查,并采取无污染的措施对其尸体进行及时处理,避免疾病大面积传染。

2.2 保持日粮供给的营养均衡

为增强牛自身的免疫力与体质,需保持日粮供给的营养均衡;需严格执行规模化的全舍饲养模式,保障精粗料配方的精细化与标准化,每日精料添加量需尽量控制在40%左右。同时,日粮供给饲料需适应牛的消化特征,可以以纤维性饲料为主,如*草、牧草或秸秆等;把控好每次喂养的时间与喂养量,使牛有充足的休息与反刍消化时间 。

2.3 强化饲养管理

加强牛养殖的日常管理,避免牛出现前胃疾病或因难以消化异物滞留瘤胃而引发的胀肚与积食。喂养前,需查看饲草料是否发生霉变等现象,避免牛误食发霉饲草料和保管不当的霜冻草,从源头上掐断前胃病发病原因,以免牛出现食源性中毒;多给牛食用粗纤维性饲草料,避免牛出现臌气、瘤胃积食等情况。同时,完善牛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范体系,保障牛舍、牛栏的清洁;采用0.1%百毒杀溶液对牛场、食槽、水槽等相关用具进行彻底杀菌消毒 ;及时处理牛粪便与污染物,并对其粪便与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定时对牛场进行通风换气,安装相应的排气风扇等,保持牛场的干燥,为牛提供舒适、干净无菌、空气新鲜的生长环境。

3 牛传染性肠胃炎的综合治疗

当前,牛传染性肠胃炎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西药治疗2种。在对牛传染性肠胃炎进行治疗时,需根据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治疗方式,进而有效降低牛病死率,保障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3.1 西药处方治疗

西药处方可包括以下2种,一是0.9%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L与10%安钠咖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鳞酸钠5 mg、安钠咖注射液10 mL以及维生素C 1 000 mg。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分别采用静脉注射治疗,1次/d,持续用药两三天。二是给病牛提供充足的饮水,并加入电解多维,可按以下方式进行配置:每1 000 mL饮水+氯化钠3.5 g+磷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0 g。

3.2 中药处方治疗

牛传染性肠胃炎在中兽医中属于“肠黄”范畴,可根据中兽医辩证法对患有传染性肠胃炎的牛实施治疗。当牛患有传染性胃肠炎时,可降低其反刍消化功能;当消化气机不畅、消化不良时,则表现为肚腹胀满;当脾胃运化受阻时,则表现为腹泻或排便不畅等。故在治疗牛传染性肠胃炎时,需以利尿排毒、开胃健脾、消食化积为主 。根据其发病情况,可采用以下3种中药处方进行治疗。

①若病牛身体较为壮实,口色红,而脉象洪且略数,摄食量有明显减退且伴有反刍现象;粪便少、质糖稀,伴有1/2红色血液,粪便夹杂有气泡,且尿色黄、尿量少时,则表明病牛为肠风下血,需采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处方治疗。例如,加味槐花散,主要中药成分为炒槐花9.0g、侧柏90.0g、地榆(炒)60.0g、荆芥炭50.0g、炒枳壳40.0g、赤芍50.0g、黄柏40.0g、炒蒲黄40.0g、苦参40.0g、当归70.0g、甘草25.0g以及栀子30.0 g。加入适量水,用水煎2次,混合后给病牛服用,1剂/d,连续服用3~5d。若牛血便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去掉炒地榆与炒蒲黄,并加白术50.0g、生地60.0g以及西洋参60.0g。

②若病牛难以摄食,反刍停止,有腹痛、龟裂现象;其粪便干燥,且附有白色淤膜、血液,气味为腥臭味;尿色黄、量少;口色红,脉象为洪数时,则表明病牛为湿热型。需采用燥湿止泻与清热解毒的处方进行治疗。例如,白头翁汤加减:黄连30.0g、白头翁60.0g、秦皮50.0g、诃子60.0g、泽泻60.0g、甘草40.0g以及黄柏60.0g。加入适量水,用水煎2次,混合后给病牛服用,1剂/d,连续服用3~5 d。此外,也可采用郁金散加减治疗:栀子40.0g、郁金40.0g、诃子40.0g、黄连20.0g、黄芩40.0g、大黄30.0 g和黄柏30.0g,服用方式与上述处方一致 。

③若病牛精神不振、粪便过稀,无明显臭味、耳鼻畏冷,肠鸣音如雷且口水清涎,口色相对青白、鼻镜有汗却不成珠时,则表明病牛为寒湿型,需采用渗湿利水、健脾和胃与温中散寒的处方治疗,即陈皮80.0 g、茯苓80.0g、川厚朴50.0g、猪苓80.0g、泽泻60.0g、苍术80.0g、白术80.0g以及甘草40.0g。加入适量水,并用水煎2次,混合后给病牛服用,1剂/d,连续服用3~5 d。同时,也可采用以下处方治疗:泽泻40.0 g、苍术40.0 g、陈皮35.0g、桂枝35.0g、川厚朴35.0g、茯苓30.0g、生姜 40.0g、猪苓30.0g、大枣20.0g、白术45.0g以及甘草20.0g。若病牛寒盛则加肉桂与附子各20.0 g,服用方式同上。

关于牛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