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发病病症、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而且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牛肉产品的销售,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牛口蹄疫发病病症、传播方式、防治措施。若牛口蹄疫患病较轻,则大约15天内可自动痊愈。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而且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牛肉产品的销售,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牛口蹄疫发病病症、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1 牛口蹄疫概述

1.1 发病病症

患有口蹄疫的牛,体温会升高到40-41度,精神状态差、采食量低,开口时会发出吸吮声。一两天后感染牛的唇内、齿龈、颊部黏膜、蹄趾间以及乳房皮肤上出现水泡,大约12-36h后就会出现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乳头上水泡破溃,挤乳时疼痛不安,蹄水泡破溃,蹄痛跛行,有的还会出现乳房炎、流产症状。

1.2 传播方式

发病牛或者携带口蹄疫病毒的牛是主要传染源,被感染的动物能长期带毒和排毒,病毒主要存在于食道、咽部及软腭部,通过其唾液、乳汁、粪、尿、病畜的毛等进行传播;被污染的圈舍、场地、草地、水源等为重要的疫源地,病毒可通过接触、饮水和空气传播;各种污染物品如工作服、鞋、运输车、饲喂工具等都可以传播病毒引起发病。

成年动物患口蹄疫死亡的概率为5%~20%,幼畜死亡率的概率在50%~80%。

2 牛口蹄疫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2.1.1 加强牛舍清洁、消毒

及时清理牛圈,加强对感染牛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物料进行消毒处理。

对养殖用具定期进行消毒,及时更换水源,保证牛饮水安全。

建立定期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牛群、牛圈等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比如说喷洒50~500 g/L碳酸盐+10~20 g/L氢氧化钠+10mL/L甲醛溶液进行消毒。

科学配置饲料,提高牛群自身抵抗力,禁止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内。

2.1.2 及时处理患病的牛

一旦发现患病牛,则要及时隔离治疗。

严格控制牛舍温湿度,保障牛舍的清洁度;

饲料时,要适当增加营养供给,提高牛的免疫力。

利用高锰酸钾对感染牛水泡部位进行清洗,然后在药物注射,以减轻染病牛痛苦。

对病死的牛,进行焚烧或者深埋处理,避免病毒蔓延。

2.1.3 按时为牛群接种疫苗

定期对牛群进行检查,并对牛群注射牛口蹄疫疫苗。

养殖户要建立科学的养殖理念,利用现代化的养殖和防疫手段,加强对牛群的管理。

2.1.4 严格控制牛群购买途径

养殖户在购买牛群时,要严格控制牛群的购买途径,确保购买的牛的安全性。

2.2 治疗措施

若牛口蹄疫患病较轻,则大约15天内可自动痊愈。如果没有出现缓解的迹象,则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对症下药。例如,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病牛的口腔进行清洗,然后再涂抹碘甘油或者3%紫药水。将喂养的饲料改为流食,在饲料中适量加入相应的营养物质。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患处沾到水,或受到其他物质污染,以免病情加重,阻碍病情的治愈。

对于病情严重的,则要用1%福尔马林溶液对病变严重的牛蹄进行浸泡7天,具体浸泡时根据病牛的恢复情况而定。

关于牛口蹄疫治疗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