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人生故事精选3篇

抗日战争时期,曹禺先生在大后方江安国立剧专教书。1910年,曹禺出生于天津小白楼,三天后母亲薛氏因病去世。而母亲薛氏的孪生妹妹薛咏南嫁给了曹禺的父亲承担起了抚养曹禺的重任。曹禺老师让英若诚把这样一封信,当着他自己的面一句一字地翻译给了阿瑟·米勒听,可是,至今这位外国友人根本不懂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和究竟是包含着什么意思。

曹禺的人生故事精选3篇

篇一:

痴迷读书

抗日战争时期,曹禺先生在大后方江安国立剧专教书。他生活上不拘小节,但是酷爱读书。常常书本随身带,走路也要看书。

一个夏天,曹禺正在书桌前看书,夫人郑秀在浴缸里放好了温水,硬是把他推进了浴室去洗澡。当郑秀听到里面传来了“哗哗”的水声才放心地离开。然而,过了一小时也不见曹禺老师走出来。郑秀这下子可着急了,赶忙走进浴室去查看。只见曹禺老师根本没有脱衣服,正坐在浴缸旁的小木凳上,一只手拿着浴巾在浴缸里划水,一只手捧着一本书认真读着。当曹禺先生见到夫人以后,兴奋地说:“看完了,不错,很不错!”

篇二:

曹禺与雷雨

曹禺,原名万家宝,曹禺是笔名,曹禺曾说过,起“曹禺”为笔名,因为自己姓“万”,繁体结构为“艹”下面“禺”,又因“草”不像个姓,取谐音“曹”,便成了笔名“曹禺”

1910年,曹禺出生于天津小白楼,三天后母亲薛氏因病去世。而母亲薛氏的孪生妹妹薛咏南嫁给了曹禺的父亲承担起了抚养曹禺的重任。

曹禺从小便随继母(小姨)外出看戏,得以观赏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文明戏等中国传统戏剧,入中学后,曹禺积极参与各种戏剧活动,且加入南开新剧团,这些经历为他将来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曹禺19岁时,父亲因中风去世,而同年九月曹禺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清华大学潜心钻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在23岁时,曹禺于夏季创作了《雷雨》,秋季入读清华研究院,与郑秀(第一任妻子)开始谈恋爱。

篇三:

黄永玉的信

1983年春天,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应邀来华,在北京人艺执导他的名作《推销员之死》。曹禺特意请他到家里做客。在吃饭的时候,主人拿出画家黄永玉写来的信。信中这样说——

“曹公曹公!你的书法照麻衣神相看,气势雄强,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所以你还应该工作。

……

在纽约,我在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一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排练场去看他边排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我们也有个曹禺!’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于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得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莎翁《马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予我的友谊。

晚 黄永玉谨上”

曹禺老师让英若诚把这样一封信,当着他自己的面一句一字地翻译给了阿瑟·米勒听,可是,至今这位外国友人根本不懂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和究竟是包含着什么意思。看来,他是永远也不可能懂得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