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诊断血管瘤?血管瘤的常见影像学检查

同时可进行血管内治疗,在头面部血管瘤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有效的诊断出血管瘤?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对于血管瘤的诊断,除了根据表现症状来判断之外,当血管瘤疾病比较严重,通过肉眼观察不能准确辨别时,一般需要通过彩超、血管造影、核磁共振、CT等来确诊病情。此外,还有穿刺、病理检查、核素检查等方法,来辅助医生对血管瘤疾病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下面,我们主要来了解下血管瘤的常见影像学检查。

血管瘤的常见影像学检查

1、超声:超声能清晰显示浅表软组织肿块 区分囊性与实性,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瘤体动、静脉分布,内部细微结构及各自不同的特征,对多数浅表血管瘤,可作出诊断,是诊断血管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但超声检查不能准确反映血管瘤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当周围组织与肿瘤回声接近时,难以分辨。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准确反映异常血管团的范围、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等信息,清晰显示血管变异情况,并能动态显示病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辨率高。同时可进行血管内治疗,在头面部血管瘤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缺点是需大剂量造影剂,辐射量大,属有创性检查,费用高。

3、CT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图像可立体显示血管瘤的位置、形态、 范围 ,并能清晰显示血体的走行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体表血管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有重要价值,在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方面优于DSA, 但对小血管显影明显低于DSA,不能反映血流动力学情况 也不能进行小血管的腔内介入治疗。

4、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与周围软组织关系,并能区分不同类型血管瘤,可分别或同时显示动、静脉,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具有无创、无辐射等优点。由于MRA对软组织显影清晰,一般无需造影剂即能清晰显示血管病变,常代替血管造影而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下血管瘤的常见表现,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送医就诊,避免耽搁了病情。

血管瘤的常见症状

血管瘤大体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称之为鲜红斑痣,多分布在婴儿皮肤、粘膜表面。呈红色或淡红色,并与皮肤表面相平整,无向上向下生长表现,且沿皮肤表面向周边扩张。这种类型的血管瘤人们常称为“红斑”,是许多毛细血管在皮肤内异常增生所致。鲜红斑痣相对其它类型的血管瘤生长速度较慢。

第二种类型称之为草莓状血管瘤,多见于皮肤、粘膜等部位。这种类型的血管瘤也是由于诸多异常生长的血管细胞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形似“草莓状”,故此而得名。这种类型的血管瘤由很多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其特点肿瘤突出于皮肤、粘膜表面,向四周快速扩张。这种类型的血管瘤初期多数为较小的“点状”或“块状”红色肿物,大家常称之为“红痣”。

第三种类型称之为海绵状血管瘤,这种类型血管瘤的特点是肿物大小、形状不一,其内充满丰富血液的囊状血管团组成,触之似海绵状,初期生长较快。海绵状血管瘤既可生长在皮肤、粘膜,又可见于内脏或其它的组织器官。

提醒:宝宝患有血管瘤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这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所以提醒广大患儿家长,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对宝宝的康复造成影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