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vs磁共振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

CT的出现使肝癌影像学诊断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并带动了肝脏外科的进步。CT的分辩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更加清晰和稳定,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螺旋CT最小可用1mm的层厚进行薄层扫描,对1~3cm的小肝癌检出率可达90%,并能在螺旋扫描的长度内实施高质量的三维图像重建。对增强CT难以作出明确诊断的肝癌,还可进一步采用血管造影CT。

CT和磁共振(MRI)是诊治肝癌经常用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对于这两种检查,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患者该如何选择?下面,我们来比较下肝癌的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吧。

肝癌的CT检查

CT的出现使肝癌影像学诊断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并带动了肝脏外科的进步。CT的分辩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更加清晰和稳定,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CT还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外形、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来判断肝硬化的轻重。快速螺旋CT能在一次屏气(20s左右)即可完成整个肝脏的扫描,可避免呼吸运动所致层面的上下移动而漏扫微小病灶,还可克服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问题。螺旋CT最小可用1mm的层厚进行薄层扫描,对1~3cm的小肝癌检出率可达90%,并能在螺旋扫描的长度内实施高质量的三维图像重建。对增强CT难以作出明确诊断的肝癌,还可进一步采用血管造影CT。经皮导管在肝动脉注入造影剂,观察肝动脉显影时的CT,称CT血管造影。

肝癌的磁共振检查

MRI无放射性辐射,可从多个方位进行成像。新型的MRI已经克服了早期成像速度太慢的缺点,场强提高到1.5~2.0T,使得多种新的成像技术如梯度回波序列及波谱分析等得以实现,加上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的应用,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小于1cm的病灶检出率为55%,1~2cm为70%,2~3cm达82%。MRI能清晰显示肝内血管和胆管结构,对了解肿瘤与肝内血管胆管的关系有很大帮助。MRI还能较好地显示肝脏和肝癌组织的内部结构,对评估各种治疗疗效很有帮助,如经皮瘤内酒精注射术、射频消融术或微波固化术后,肿瘤坏死在T2期显示为均匀的低信号,如果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则常常提示治疗后坏死不完全。MRI易于发现位于肝表面CT难以检测到的小肝癌,对肝内小转移灶的敏感性亦颇高,但肝左叶边缘受心脏及主动脉搏动的影响而小肝癌检出率与CT相差不大。

肝癌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

① 超声检查 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

② 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 对血管丰富的癌肿,其分辨率低限约1cm,对<2.0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

③ 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 在B型超声导引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