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癌中之王” 肝癌要重视影像学诊断

肝癌常被称为“癌中之王”,因为它的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通常预后也比较差。更可怕的是,在肝癌早期,很多病人并没有明显不适,只有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逐步产生腹部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症状。对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治,需要重视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

肝癌常被称为“癌中之王”,因为它的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通常预后也比较差。更可怕的是,在肝癌早期,很多病人并没有明显不适,只有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逐步产生腹部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症状。所以临床中,很多病人等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了,这就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对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治,需要重视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

1)B超检查:经济实用、操作简便,适合于对病人进行动态系列跟踪观察,是首选方法。经普查发现的早期肝癌病例中有39.7%依赖于B超检查,而经B超发现的肝癌中“小肝癌”占39%。如上所述对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病人每4~6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可以发现大多数直径2cm~3cm左右的小肝癌。对于肝脏结节性质难以用其他影像学鉴别者,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并不显著增加肿瘤转移的机会。

2)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反映肝癌病灶的数目、大小、部位、门静脉有无癌栓,肝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注射造影剂增强显影能更好显示和鉴别病灶的性质。螺旋CT、薄层扫描、双期扫描等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小肝癌的发现率。经肝动脉插管注射造影剂的CT 血管造影、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动脉注射造影剂扫描的CT动脉、门静脉造影对于发现 1cm。以下的病灶更有价值,而碘油CT造影可以发现3mm的肝癌结节,但其特异性尚有不同意见。

3)磁共振:磁共振同样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定位诊断,对于直径大于2cm的肝癌的检出率为97.5%,对于2cm以下者为33.3%。利用增强多相动态磁共振对于小肝癌的检出率可达89%。磁共振还能显示冠状及矢状断面,对于显示肝癌的假包膜、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对血管的侵犯方面优于CT,对于鉴别血管瘤方面也独具特点。但它不能显示肿瘤内的钙化,对于肝外病变的显示也不优于CT。

4)核素显像: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对于直径2-4cm肝癌的检出率为71%对于 4-6cm。者检出率为100%。利用放射性核素扫描对于肝癌检出的敏感性达88.9%。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以帮助判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本法诊断肝癌有助于发现远处转移,同时高分化的肝癌其正电子发射活性较低,因此认为该法的优势主要在于判别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专家强调,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的是要尽早发现,肝癌一旦到了晚期治疗就难了。专家表示,发现早期肝癌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一年做两次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