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下肢发冷当心患腰椎病 腰椎病有3大影像学检查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要当心是否患上了腰椎病。诊治腰椎病,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平片、腰椎CT和腰椎MRI等。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要当心是否患上了腰椎病。诊治腰椎病,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平片、腰椎CT和腰椎MRI等。

腰椎病的常见症状

1、腰痛:多数表现为腰部持续性钝痛、牵扯样痛,久坐、久站时发作,平卧时减轻;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此症多是椎间盘纤维破裂。

2、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由臀部开始痛,当咳嗽、打喷嚏及用力大小便时,下肢传电般的放射痛就会加重。此外,腿痛重于腰背痛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

3、麻木:神经根受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压迫,血流不足,缺血缺氧,会在小腿或脚面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4、下肢发冷:突出椎间盘压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缩,出现下肢发冷、发凉、足背动脉减弱等现象。

5、肌肉萎缩:椎间盘在椎管内滞留时间较长者,神经根受压迫,所支配的肌肉无力收缩,营养缺乏,肌肉的力度变废用性软弱和体积变小,患肢腿比健康腿的肌肉瘦弱。

6、间歇性跛行: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加重了神经根的缺血程度,患肢出现疼痛,需停下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走路。

腰椎病的3大影像学检查

1、普通X线平片

X线平片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诊断方法之一,到目前为止腰椎X线平片检查仍为腰痛患者的最基本的常规辅助检查手段。其不仅能够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程度及分型与分期,还可作为治疗前与治疗后或手术前后对比的客观手段,并有助于疗效和预后的判定。阴性结果也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腰椎CT

腰椎CT在腰椎病诊断确诊上有重要意义:①可以比较明确地获取椎体、椎管及神经根管等组织的直径与横径等有关数据。②可判定椎管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及其范围与性质。③可观察骨折块( 片 )的移位情况,尤其是椎体后缘及椎板骨折片的移位较之 X 线平片有绝对的优越性。④如配合使用刺激较小的非离子腆造影剂,不仅影像更为清晰,且可观察椎管各组织的全貌。⑤可观察骨赘与韧带钙化的情况。

3、腰椎MRI

MRI(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 MRI图像较之 CT 更易获得脊柱的三维结构 ,因此可以同时从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观察椎管内外的解剖状态有无变异 ,诸如判定椎管的矢径、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髓核的突出与脱出、以及局部有无炎症或肿瘤等 ,犹如一幅“活的解剖图谱”。更有意义的是此种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脊髓组织本身的病理及生化改变。

但是,MRI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患者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光片与CT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光片、CT与MRI平片检查。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