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肉瘤?骨肉瘤CT检查表现

骨肉瘤是恶性的成骨性肿瘤,骨肉瘤总发病率约占人类恶性实体肿瘤的0.2%。骨肉瘤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占据首位。骨肉瘤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成骨性,骨肉瘤组织含有不同成份的软骨,纤维组织及增生骨组织。几乎所有骨肉瘤转移均经血液转移至肺,少数转移至脑、肾等内脏器官及经淋巴结转移。

骨肉瘤CT的表现是怎样的呢?骨肉瘤CT是CT检查较为常见的一种适应症,所以作用很不可忽视的。今天,想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骨肉瘤CT检查表现,感兴趣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了。

什么是骨肉瘤

骨肉瘤是恶性的成骨性肿瘤,骨肉瘤总发病率约占人类恶性实体肿瘤的0.2%。发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是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其次是肱骨和腓骨近端,其他部位如股骨上端、脊椎、髂骨等骨组织均可发生。骨肉瘤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占据首位。该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特点是肺部转移早,在临床做出骨肉瘤诊断时,其中大部分已经发生肺的微小转移,这可能是既往骨肉瘤单纯截肢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至5~20%的原因之一。骨肉瘤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成骨性,骨肉瘤组织含有不同成份的软骨,纤维组织及增生骨组织。骨膜下骨皮质及髓腔内部均可发生浸润扩散。早期骨肉瘤主要部分在骨膜下,融合于骨皮质,溶骨性瘤组织,软骨成份少,骨破坏较快,血液循环丰富,骨坏死区可形成包裹,肿瘤向邻近软组织扩散,轻微外力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少数骨肉瘤组织骨质坚硬。一般骨肉瘤不侵入关节,偶有破坏骨皮质或病理性骨折后累及关节。由于骨肉瘤的生长侵袭及骨膜反应,常将骨膜掀起形成三角形称Codman三角,并有与长骨干呈垂直的日光样放射状影。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直接成骨和产生骨基质。显微镜下可见许多瘤细胞,细胞及细胞核大小、形状不一,有小型多核巨细胞,梭形细胞,不成熟的软骨细胞及恶性成骨细胞,细胞核大,染色很深。几乎所有骨肉瘤转移均经血液转移至肺,少数转移至脑、肾等内脏器官及经淋巴结转移。

与此同时,CT检查是如何体现骨肉瘤的呢?

骨肉瘤CT检查表现

肿瘤部位不规则溶骨破坏。骨皮质变薄或中断,残缺不全,呈膨胀性或非膨胀破坏。

有内外肿瘤块,有密度高低不等或呈混杂密度的肿块,代替了脂肪密度的骨髓组织,明确显示肿瘤在髓内的浸润范围。肿瘤内还可见到形态各异的瘤团块或瘤软骨的环形钙化,常有液化坏死灶形成囊腔,故测量CT值差别较大。

内外肿块可以见到不完整的包壳自皮向外垂直伸展的针状瘤骨。

生长在骨端的肿瘤易侵犯关节,在关节软骨层面可见到肿瘤骨,并突出关节软骨面形成关节内肿块。

发生于椎体的以成骨为主的骨肉瘤可明确显示所累及的椎弓及其他附件;显示椎体骨皮质的膨、压缩;破坏椎管的肿块和突向椎体外生长的肿块,并显示肿块与椎体附近血管肌肉的关系。

显示髓内病变清楚,但对骺板软骨的破坏,因扫描层面与骺板平行,显示欠佳。

骨肉瘤CT检查的具体表现可咨询相关医生。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